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

桂林“城徽”下的生態衛士:小警所,大作為

2023年10月09日16:16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派出所民輔警將繳獲的非法捕撈的魚類放生。陳靜攝
派出所民輔警將繳獲的非法捕撈的魚類放生。陳靜攝

2018年11月,由於公安改革需要,桂林市公安局象山分局陽橋派出所與安新派出所開始試點合署辦公。陽橋派出所轄區面積1.28平方公裡,管轄范圍東起桂林市濱江路杉湖出水口,南至南門橋,西至西門橋,北至陽橋、春天橋、榕湖南路及杉湖。安新派出所轄區面積1平方公裡,管轄范圍東起漓江邊,南至漓江與寧遠河交匯處,西至寧遠河,北至文昌橋。陽橋安新派出所現有民警22人、輔警12人,轄區內的象鼻山、日月雙塔等是桂林市核心景點,是游客觀光游覽、旅拍打卡的勝地,更是桂林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見証。

漓江市區段的象鼻山,因其山形酷似一頭駐足漓江邊臨流飲水的大象,被桂林市政府定為桂林市的城徽標志。在象山景區裡,游客們正在游覽,不時用手機、相機記錄下美景。

“拍照時要注意,小心手機掉水裡。”巡邏至象山景區觀景平台的民警周楊不時提醒游客。

“這段時間雖然會有雨,可山上的森林防火問題也要注意,特別要提防游客和市民在山上抽煙引發火災。”在景區的另一邊,陽橋安新派出所所長馮文斌與景區保安正在進行例行的森林防火檢查。

馮文斌介紹,他每天都會在手機端查看智能網格化系統,看看負責的區域有無情況需要處理。“過去我們習慣帶著本子去巡河巡林,方法落后,效率又低,遇到問題靠打電話,處理反饋不及時。現在可以通過智能應用在線直接上報問題,效率大大提高,效果也更好了。”

陽橋安新派出所實施“主動警務”,集中對象鼻山山邊、水邊的網紅打卡地展開排查,將排查出的風險隱患逐一建檔造冊、督促整改,讓游客游得放心、玩得安心。

為了做好景區自然生態景觀保護和景區治安工作,派出所與景區聯動,充分發揮警保聯控隊伍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推動保安隊伍由“單一化”向“治安員”“調解員”“宣傳員”“信息員”等職能延伸。同時該所將轄區的景區、保安公司、保安隊員以及有關的人、地、物等信息要素全部納入數據管理,繪制了“警保景格點位圖”,形成了“可視指揮、精准防控、聯勤聯動”的景區巡防體系。派出所與保安隊員巡防同勤、問題同治、矛盾同調,通過“點、線、面”相結合,扁平化指揮快速反應,實現了對景區及周邊的全方位防控。景區的警保聯控體系建成以來,景區內的警情發生數量呈持續下降態勢。

同時,該所在每年的春季鳥類及其他野生動物繁衍季、“愛鳥周”及秋季候鳥遷徙季節,做好保護野生動物宣傳工作﹔冬、春季火災隱患大的季節,與景區聯合開展森林防火宣傳,共同做好生態保護工作。

馮文斌提起所裡辦過的一起非法捕撈案件,他們在巡邏中發現一個中年男子每天都會帶著10多斤雜魚在漓江邊販賣。他們詢問得知,該男子的魚是在雁山區某地收購的。“這些魚大小不一,品種不同,應該不是養殖的,估計背后有貓膩。”所裡順藤摸瓜抓獲了專門在雁山區漓江流域從事非法捕撈的男子並繳獲了一批地籠,當場繳獲魚類10多公斤。

“打擊是兜底,必不可少﹔宣傳是引導,我們經常開展這類活動。隻有讓群眾從心底認識生態保護的重要性,才能達到長治久安的效果。”民警全薇介紹說。前不久,有居民家裡飛進了一隻貓頭鷹,所裡的民警一下子接到好幾個電話,最后是居民親自把貓頭鷹趕緊送到了所裡請民警妥善處置。在全薇看來,這說明居民們的生態環保意識有很大的提高。

同時,派出所加大巡邏力度,警力每天24小時騎電動車開展巡邏。

作為所裡夜巡的主力,輔警勞宏輝和陸思源每天上深夜12點到凌晨4點的夜班。勞宏輝說,他們加強巡邏后,白天的非法捕撈行為幾乎絕跡了,禁漁期一些非法捕撈水產品的嫌疑人就選擇在夜間作案,民警夜巡發現后便立即抓捕,夜巡戰果不小。

“要加強群眾的環保意識,我們任重道遠。”馮文斌說,派出所通過張貼通知公告和標語、線上+線下宣傳等方式,聯合漁政等部門向轄區群眾廣泛開展生態環保宣傳教育。同時,以網格員、護河員、社區志願者為主體,常態化開展治安巡防、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宣傳教育工作,增加群眾的法律法規知識,共同維護漓江的生態屏障。(陳靜、吳建林)

派出所民警與社區聯動開展漓江邊環境整治志願活動。陳靜攝
派出所民警與社區聯動開展漓江邊環境整治志願活動。陳靜攝
社區民警向居民開展生態環保宣傳。陳靜攝
社區民警向居民開展生態環保宣傳。陳靜攝
陽橋安新派出所民警在象山景區巡邏。陳靜攝
陽橋安新派出所民警在象山景區巡邏。陳靜攝
(責編:周雨樂、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