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人大代表“把脈”地攤經濟 讓“煙火氣”與“文明風”同行

每當夕陽西沉、華燈初上,南寧市良慶區五象大道五象嶺臨時便民市場的攤位前人群熙熙攘攘,100多個臨時攤位沿著人行道一字排開,主要經營時令瓜果蔬菜等農副產品。這是南寧市首個在固定時間和固定地點,為地攤商販設置的臨時馬路市場。
一個個設立有序、環境整潔的攤點,在便民利民中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指數”。這背后凝聚著南寧市人大代表和各級部門的辛勤汗水,他們疏堵結合,實行一街一策,監督、支持、護航“地攤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五象大道便民攤點,整潔有序。馮肖慧攝
人大建議
讓“煙火氣”與“文明風”同行
去年以來,“地攤經濟”在緩解就業壓力、刺激市民消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城市治理問題。如何更好地支持小攤、小店活下來、火起來,實現小攤、小店發展與城市管理共贏?
麻振等南寧市人大代表在各個城區多次走訪調研中發現,一些“地攤經濟”的經營管理秩序落實得不夠到位,合理布局的規范區域也不夠好。
通過調研,麻振等代表摸准目前“地攤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規范管理出現了新的亂象。例如,許多第三方管理的“地攤經濟”區,重收費輕管理,缺乏保潔和管理人員,導致食品安全、保潔制度沒有得到落實。同時,攤主忽視對周邊交通秩序、市容秩序的自我維護,滋生了油煙、擾民、堵塞交通等現象。二是在布局方面,一些城區的“地攤經濟”和周邊實體經濟產生了供需矛盾,但一些布局不太理想的“地攤經濟”區,人流量和經營者又比較少,需要一個比較專業的部門加以指導。
人民群眾關心的堵點痛點難點,就是人大代表履職關注的重點。為此,麻振等3位人大代表在南寧市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上聯名提交《關於規范“地攤經濟”的建議》,呼吁相關部門聯合起來,健全政策措施,“對地攤經濟要放得開、管得住,也能夠活下來。”同時,規范地攤經濟的准入許可制度,加強日常管理。“文明風”和“煙火氣”同行,才是城市最好的街頭風景。
城管大隊進行日常巡邏。馮肖慧攝
部門行動
多措並舉,規范“地攤經濟”發展
為加快推進地攤經濟健康有序發展,南寧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結合人大代表的意見建議,認真研究、實地考察、制定措施。
2023年5月《南寧市服務和規范地攤經濟、小店經濟發展工作方案》出台,“我們實行‘四允許、三不’措施,落實‘八項’保障機制,在不佔用消防通道和盲道、不侵害他人權益、不影響交通秩序,確保安全和環境衛生整潔前提下,給地攤經濟‘鬆綁’,實施審慎包容監管,保障民生、促進就業,釋放經濟發展新活力。”良慶區城管監察大隊大沙田中隊中隊長葉蔚介紹。
截至目前,全市設置臨時攤點229處,可最大容納攤位數約18217個,解決就業人數2.7萬余人。
此外,推行臨時攤點信息化管理。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化手段,結合南寧市臨時攤點經營情況,研究搭建全市臨時攤點精細化服務管理平台,並依托平台建立臨時攤點數據庫、智能監管體系、專項考評體系,通過“定人、定點、定時段、定業態”的模式,實現臨時攤點在線申請、資格審批、合理分配、綜合管理、執法監督等多項服務,建立攤主備案制度,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麻振說:“如今地攤經濟的准入門檻大大降低了,經營者憑借身份証或健康証就可以進行。”
顧客正在挑選水果。馮肖慧攝
市民點贊
擺攤“新姿勢”,經營更安心
8月4日17時許,正值下班高峰期,南寧市五象大道上車流不息,騎車下班的市民不時經過路邊的臨時便民攤點。這個位於南寧市五象大道的便民攤點已開設近3年,見証了城市小攤的“活”與“火”。
這是良慶區通過“引攤入市,規范經營”的方式,統籌規劃、綜合管理、柔性執法,推動便民攤點管理逐漸規范,走出的一條地攤經濟規范發展的新路子。此外,該市場實行統一規范化運營,包括統一劃定經營攤位區域、統一經營時間、統一貨架、統一價格牌,統一遮陽棚,實行編號管理。
攤位形象好了,顧客自然也就多了。“來五象大道便民攤點擺攤前,我是在路邊騎三輪車擺賣的,每天都提心吊膽,生怕被抓、被罰。去年在朋友的推薦下來到這裡擺攤,現在生意還不錯,有了固定攤位,生意越來越好,顧客買起來也更放心,收入也增加了。”攤主李華山介紹,其目前經營一個攤位,主要賣一些時令水果,每天隻需交15元的垃圾清運費,“很劃算”。
在附近工作的快遞員高焰特地前來購買水果。他說:“我經常到這個便民攤點購買蔬菜和水果,價格便宜,不會缺斤少兩,路過來買也很方便。”
在便民攤點,不時看到戴著紅袖章的管理員在巡查。管理員吳建權介紹,該便民攤點共有130個攤位,主要經營水果、蔬菜等農副產品。管理員每天對攤位進行巡查,要求經營戶把車輛停放在指定位置,疏導交通及衛生管理,並嚴查經營戶秤盤確保足斤足兩。此外,還設置了幫扶攤位,優先考慮城市低收入群體和困難群眾等。
小攤點折射大民生。“下一步,我們將根據人大代表的提議,持續優化地攤經濟服務模式,進一步保障民生、促進就業,釋放經濟發展的新活力。”葉蔚表示。(馮肖慧)
(責編:班小晴、葉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