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

荔浦賦能全域旅游 文旅融合持續“升溫”

2023年06月28日15:28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近年來,荔浦市在荔江灣新增纜車、鳳凰玻璃觀景台等高空項目,吸引區內外游客前來“打卡”。周俊遠攝
近年來,荔浦市在荔江灣新增纜車、鳳凰玻璃觀景台等高空項目,吸引區內外游客前來“打卡”。周俊遠攝

“一洞穿九山,暗河漂十裡,妙景絕天下”“山中水、水中山,桂林山水第一灣”“世界溶洞奇觀,綠色詩境家園”……國家AAAA級景區豐魚岩、荔江灣、銀子岩、荔江國家濕地公園如同一塊塊瑰寶星羅棋布般鑲嵌在廣西荔浦市的七彩田園上,成為大桂林旅游圈內璀璨的旅游明珠。

自2018年荔浦市獲評廣西特色旅游名縣,並於2019年和2021年成功通過復核,2020年獲評廣西旅游標准化示范縣以來,荔浦市巧借靈山秀水獨特資源,以爭創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和國家旅游標准化示范縣為契機,打好高質量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特色品牌。

如今,在全域旅游的理念激發下,一批旅游新產品、新線路和新業態快速發展,極大地豐富了荔浦旅游的深度和廣度,旅游綜合體驗和品質全面提升。今年來,經歷春節假期的“開門紅”后,荔浦市旅游市場持續火熱,強勁復蘇。各旅游經營主體也積極思變,提質增效,滿足游客多樣化的消費需求,“開門紅”變“長久紅”,各景點熱度延續至今。

政策疊加添底氣 景區景點旺人氣

荔浦洞奇石美,旅游資源豐富。火爆早有“預料”,如何維持熱度卻大有“文章”。早在今年年初,荔浦市就採取行動,為該市旅游布下了“一盤大棋”。今年以來,荔浦市積極策劃文旅活動,組織轄區內A級景區,推出首道門票挂牌價5折優惠,吸引大批游客前來。

“五一”期間,國家AAAA級景區——荔浦豐魚岩游客“暴漲”,景區副總經理謝振叮囑工作人員有序疏導游客進洞,確保游客安全有序地進行暗河漂流。據謝振介紹,今年的“五一”小長假,豐魚岩景區人氣旺,迎來了旅游“春天”,不得不向游客發出錯峰“漂流”提醒。

銀子岩景區位於馬嶺鎮,是一個早已聞名全國的“好去處”。該景區貫穿十二座山峰,屬層樓式溶洞,現已開發游程約2000米,分為下洞、大廳、上洞三個部分,匯集了不同地質年代生長發育的鐘乳石,特色景點數十個,以音樂石屏、瑤池仙境、銀子鑽石“三絕”和佛祖論經、獨柱擎天、混元珍珠傘“三寶”等為代表,被法國地質岩溶專家譽為“世界溶洞奇觀”。

用人山人海來形容銀子岩的火爆程度並不為過,數據顯示,銀子岩月均接待量16.06萬人次,最高日接待量1.7萬人次。銀子岩也成了桂林市乃至八桂大地旅游業的“金子牌”。

荔浦洞奇石美,旅游資源豐富。一手好牌如何錦上添花,實現荔浦景區景點旅游人氣旺起來?荔浦市通過出台政策,深化品牌建設,促進旅游服務提升。在荔江灣新增纜車、鳳凰玻璃觀景台等高空項目,吸引區內外游客﹔投資1億多元的銀子岩生動蓮花國內首創大型沉浸式演藝劇場即將建成,將成為荔浦市旅游又一網紅“打卡”點﹔以“春暖三月,歡樂荔購”消費券為契機,引導住宿業和A級景區參與活動。

在銀子岩景區湖心島,生動蓮花劇場呈“蓮花”形狀,通過景觀橋梁、演出劇場、特色產品展示、島與水域景觀建設,運用聲、光、電、舞台機械、藝術裝置、特效等技術手段,將集視覺、音樂、功效、詠頌、儀式、互動體驗為一體,以營造環境演出方式打造一台現代情境式體驗舞台藝術作品。

據項目負責人介紹,該項目總投資額為11000萬元人民幣,新建一座總建筑面積4068.22平方米的演藝體驗空間,主要建設內容包括音響、LED環幕、3D全息、機械道具、數控道具、藝術裝置、燈光、視覺影像、各類特效等設備,觀蓮橋(含LED地屏)、觀蓮平台、景觀池等相關附屬設備。項目預計今年7月份對外試營業。

銀子岩生動蓮花演藝劇場以增強現實(AR)與混合現實(MR)的前沿視覺科技概念,運用聲音、光效、數控機械道具、藝術裝置、特效等技術表現手段,視覺、音樂、動效、數控、裝置、儀式、交互體驗等藝術手法融為一體,以營造主題環境+沉浸式游藝的表演方式,打造幾乎沒有現場演員表演的情境體驗演出。生動蓮花演藝劇場投入使用后將創新中國文化旅游模式,打造桂林創造演藝品牌,點亮荔浦夜游名片。

“五一”期間,荔浦市景區景點共接待游客約22.39萬人次,同比增長22.95%,實現旅游消費約20486.85萬元,同比增長65.45%,旅游政策服務像“荔”字一樣疊加發力,實現了文旅強勢復蘇。

節日賽事精彩 鄉村旅游“嗨”起來

“壯鄉三月三”,八桂嘉年華。“三月三”是廣西打造的展現民族文化魅力、推動經濟發展、促進民族團結、凝聚發展動力的盛會。

今年4月21日,“壯鄉三月三,醉美新坪鎮”“三月三”歡樂活動上,舞龍舞獅表演拉開序幕,山歌對唱、民俗表演等節目輪番登場。白天“壯族風味”十足的文化盛宴,現場人流量達1.5萬人次,直播平台播放40萬+﹔晚上燈火璀璨的大型民俗歌舞,現場最高人數達2萬人,讓玉屏山下成了歌的海洋。

與此同時,壯族“三月三”假期期間,在荔浦市大塘鎮富德村五登屯,彩旗飄揚,鑼鼓喧天,人流如織,壯族山歌演唱、抓魚抓鴨、拋繡球等富有生活氣息的趣味活動,讓游客體會到了濃烈的壯鄉熱情,現場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

為了促進旅游復蘇發展,荔浦市通過節日賽事拉動旅游杠杆,讓旅游再現“煙火氣”,剛過去的第六屆荔浦芋文化節吸金1.8億元。成功舉辦6屆荔浦芋文化節,向八方游客展示洞奇石美的“神奇荔浦”,講好荔浦故事,讓荔浦旅游名片傳遍八桂大地,“芋”滿天下。

今年以來,荔浦市搶抓機遇,圍繞春節黃金旅游假期,持續推進“冬游廣西”活動,豐富“三月三”和“五一”假期旅游節日活動,在荔江灣推出樂讀簪花和非遺美食體驗、大桂林市民游活動,充分宣傳推介好蒲蘆瑤族鄉盤王節、長桌宴旅游節目,促進景區景點、鄉村游強勢復蘇。

時下正是李子上市時節,荔浦市東昌鎮安靜村李子基地,一串串色澤誘人、清脆爽口的大水李、三華李挂滿了枝頭。據基地負責人文書鋒介紹,經過幾年的發展,基地3000多畝李子已形成春賞李花、夏摘李子的鄉村體驗游,每到夏季,色澤誘人、口感清甜、肉厚清香的李子吸引著游客前來摘果打卡。成功舉辦的第一屆李子採摘節,吸引了柳州、來賓等周邊市的1萬多名游客前來體驗李子採摘樂趣。目前,文書鋒正與村民通過採摘節策劃著鄉村旅游,讓村民吃上旅游飯。

放全域旅游長線釣經濟大魚

“當年,我們就是靠著鋤頭、刮子、馬刀、菜刀把來抓壯丁的警兵趕了出去……”為了將修荔蒙特支活動的大張村原址還原,作為當年中共地下黨修荔蒙特支唯一健在的張成富老人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回憶,將當年游擊隊員活動的場所、辦公地址、開會場所的椅子、泥房等進行了一一的回憶勾畫,憑著自己的記憶力,將當年修荔蒙特支在大張村活動的場所進行了匯報。

2018年3月,當地政府對大張村修荔蒙特支活動場所進行了修復。當地政府根據張成富老人的介紹,以當年革命場所為基礎,通過深挖本地紅色歷史資源,以“張村記憶”為切入點,以當年革命場所為基礎,在杜莫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整合資金1400萬余元,修繕了大張村革命舊址,成功打造了“五舊址四基地三展館兩廣場一中心一校”的建筑模式。

據統計,三年以來紀念館已累計接待市內外各族干部群眾4萬人次。中共修荔蒙特支紀念館於2021年被收入國家文物局編撰的《中國革命紀念館概覽》,入選廣西文旅廳推薦的建黨百年紅色旅游十條精品線路——南國抗戰之旅線路景點,被命名為桂林市第一批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2022年大張村革命舊址被廣西文化和旅游廳推薦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被命名為桂林市民族團結教育基地、荔浦市政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委員教育基地、荔浦市雙擁教育示范基地和荔浦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我國一個典型的地方性紅色文化展館。

如今,當地政府聯系中共修荔蒙特支紀念館實際,就如何充分發揮大張村革命舊址、大岩口岩洞等紅色資源作用進行論証,在保護厚重歷史和豐富的精神價值紅色資源之余,充分挖掘紅色資源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弘揚革命文化和傳承紅色基因的同時,促進革命老區經濟發展,以此進一步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經濟基礎,創建“以農促旅、以旅強農、產業互動、優勢互補”的廣西五星級鄉村旅游區,進一步把大張村建設成為和美鄉村。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紅色旅游、景區景點、鄉村游強勢復蘇的同時,正是荔浦市全域旅游發展齊頭並進之時。

荔浦市以推進全域旅游為抓手,深入實施田園綜合體“+旅游”戰略,通過培育生態游、鄉村游、觀光游、休閑游、文化體驗游等多種業態,積極打造了一批帶動性強、功能多元、可持續推廣的田園綜合體項目,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新模式、新路徑。近年來,荔浦大力提升旅游綜合實力,通過融資、整合等方式,投資打造了荔浦馬嶺旅游核心帶,以縣城濱江兩岸為中心的旅游核心區,以及青山、龍懷、修仁過境旅游核心帶,形成了荔浦三大旅游核心區。除打造三大旅游核心區外,荔浦市還投資完善交通基礎設施、新建A級旅游廁所、改造提升游客接待中心和改擴建停車場,全面提升荔浦旅游綜合實力。

為實現荔浦與臨縣之間跨界旅游無縫對接,荔浦持續推進A級景區提升改造工程,荔江灣景區加大投資,新增纜車、鳳凰玻璃觀景台、步步同心橋、天門長生洞、彩雲天梯、月亮橋等高空網紅打卡項目10余項。打造馬嶺、龍懷、修仁過境旅游核心帶,實現了荔浦、金秀旅游無縫對接,讓游客感受“詩與遠方”的境界。

荔浦是廣西民營經濟最為活躍的縣份之一,敢為人先的荔浦人巧借工業理念發展旅游,著力打造“旅游+工業”模式,打造“旅游+工業+農業”的發展模式。荔浦有民營工業企業600多家,上萬種工業產品,其中近半數已開發為旅游商品。飲譽世界的荔浦衣架、“皇室貢品”荔浦芋、聲名遠播的手工團扇,以及豐富多彩的荔浦食品罐頭等,深受游客喜愛。

“家鄉田園似畫卷……”循著悠揚婉轉的歌聲,走進藏在荔浦鬧市中心的古建筑福建會館,古戲台上文場演唱者聲情並茂,台下觀眾聽曲學曲、品茶嘗餅、聽故事、印福納吉……非遺與現代人的生活建立起可聽、可看、可觸碰的情感連結。如今,荔浦還大力推出“旅游+文化”,結合新坪廣福村紙扎、迎薰門等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和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荔浦文場、荔浦紙扎,打造人文之旅,凸顯荔浦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周俊遠)

荔浦市國家級AAAA級景區銀子岩游人如織。周俊遠攝
荔浦市國家級AAAA級景區銀子岩游人如織。周俊遠攝
隨著文旅復蘇,荔浦市豐魚岩景區暗河漂流迎來了眾多游客。周俊遠攝
隨著文旅復蘇,荔浦市豐魚岩景區暗河漂流迎來了眾多游客。周俊遠攝
(責編:周雨樂、葉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