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縣以黨建引領庭院“小經濟”撬動鄉村“大振興”

6月6日清晨,鳳山縣金牙瑤族鄉上牙村巴壩屯黃盛鋒便在房前屋后忙著攪拌紅薯藤、玉米粉給豬、雞准備“營養早餐”,又忙著到屋邊查看喂養廣地龍(蚯蚓),今年黃盛鋒在村“兩委”和幫扶干部的宣傳動員下利用房前屋后發展起了庭院經濟。“今年發展庭院經濟預計可以為家裡增收2萬多元,能幫兒子減輕一些負擔,對我們來說很滿足了。”黃盛鋒說。
像黃盛鋒這樣的利用房前屋后、周邊自留地發展庭院經濟的,在鳳山農村隨處可見。今年以來,鳳山縣把發展庭院經濟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抓手,堅持黨建引領,通過黨委帶頭、黨員帶動、農戶參與的方式,充分利用村民房前屋后、周邊閑置自留地,因地制宜、因戶施策發展庭院經濟,把家庭“方寸地”建成“致富園”,撬動鄉村“大振興”。
黨委帶頭,規劃發展有出路。制定印發全縣發展庭院經濟三年行動方案,通過“書記一線解難題”黨建直通車,由縣委書記帶頭深入各村屯調研,示范帶動縣處級領導、鄉鎮領導班子成員、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駐村第一書記深入一線實地調研,全面了解各村屯農戶常年在家勞動力、產業發展意願等情況,為構建“一鄉一特”“一村一品”“一戶一策”庭院經濟特色產業發展格局奠定基礎。目前調研分析的基礎上,在全縣10個鄉鎮(街道)確定54個示范村(社區)、54個示范屯,每個示范屯培育示范戶佔本屯有資源條件農戶總戶數不少於30%。同時,採取“現場觀摩+座談交流”的方式,組織縣直相關部門、鄉鎮(街道)、村(社區)主要負責人到示范點參觀交流,探索庭院經濟創發展新模式。
黨員帶動,庭院經濟有活力。走進鳳山縣金牙瑤族鄉外裡村庭院經濟黨員示范戶羅濤家中,其房前屋后種植有葡萄、芒果、南瓜等,還利用閑置的自留地和房屋養魚養蠶,年產值達5萬元以上。作為村裡的黨員致富帶頭人,羅濤積極響應發展庭院經濟的政策,通過邀請周邊農戶到家參觀、傳授種養經驗、宣傳產業惠民政策等方式,鼓勵帶動周邊12戶農戶進行種養,帶動家庭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目前,全縣像羅濤這樣的庭院經濟黨員示范戶有86戶,通過多種幫帶方式,帶動1000多農戶發展庭院經濟。
鳳山縣在發展庭院經濟中,堅持黨建引領,探索推行“村集體經濟股份經濟合作社+新型經營主體+黨員(能人)+農戶”的發展模式,發揮黨員示范戶、當地產業鄉土能人、經營大戶等示范帶頭作用,採取訂單生產、分散生產保價回收、技術服務、流轉入股、扶貧消費等多種方式,與庭院經濟經營戶建立緊密合作關系,全面激發村民自主參與、自願發展的內生動力。目前,全縣初步形成桑蠶、黑山豬、手工刺繡等特色庭院經濟產業“多點開花”的發展格局。
同時,鳳山縣還堅持將發展庭院經濟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相融合,與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相結合,引導黨員在入戶宣傳動員、送項目、送政策、送技術的同時,大力開展“三清三拆”、庭院美化綠化等志願服務活動,有效改善村容村貌,實現資源利用更加高效、經濟效益更高效、庭院環境更加優美,用庭院經濟產業扮靚鄉村風貌。(黃碧劍、羅彩勝)
來源:鳳山縣委組織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