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江:“四治”融合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

近年來,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通過實施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全力助推鄉村振興,堅持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最大限度整合社會各種資源、動員社會各方力量,著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新格局。
建立村級法官工作站,調解矛盾糾紛促和諧
“我們中南村成立了全縣第一個村級法官工作站,開展調解工作,有專業的法官來幫助我們,肯定能更好地解決問題,還可以給村民宣傳更多的法律知識。”環江下南鄉中南村黨支部書記譚文專說。
下南鄉圍繞構建“平安和諧下南”“法治下南”,通過與環江人民法院合作,成立下南鄉中南村村級法官工作站,採取“2+N”工作模式,即由一名法官、一名書記員+N名調解員(包含村干、人民調解員等)組成,制定了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工作機制,每月進村開展一次現場辦公,免費提供訴前調解、巡回開庭、法治宣傳等司法服務,確保基層矛盾早發現、早調處,嚴防矛盾糾紛擴大化,促進鄉村和諧發展。
目前,該縣共建立了下南鄉中南村、川山鎮社村村、馴樂苗族鄉山崗村等3個村級法官工作站,將司法服務延伸到基層末梢,形成基層矛盾糾紛多元預防化解合力。
實行愛心積分兌換,培育鄉村文明新風尚
“設立愛心超市主要鼓勵大家多做好事,村民可以通過義務清理衛生、鄰裡互助、參加集體活動獲得積分,用積分到超市兌換日常生活用品,同時也能推進鄉村文明。”環江長美鄉長美社區黨支部書記廖炳律說。
長美鄉通過制定《積分管理制度》《運營管理工作制度》《積分兌換及物品發放工作制度》等管理制度,推行文明實踐積分卡制度,在內容上,同時設置加分項和減分項,加分項細化到見義勇為、家庭成員參軍、獻血、考入一本院校等“正能量”行為﹔減分項則包括破壞人居環境、擾亂社會治安、鄰裡糾紛等“負能量”的不良行為。在分值評定上,通過村委評議進行核定登記,為“積分換物”提供憑証依據。
截至目前,該縣已建成13個鄉(鎮、街道)一級志願服務“愛心超市”,村(社區)級志願服務“愛心超市”6個、屯級1個,有效激發群眾共創文明新風。
構建網格化管理,織牢基層治理一張網
“自從我們可愛村實行網格化管理之后,現在村民有什麼事情都會發在網格群裡,能在群裡解決的,不需要村民跑村裡,能在村裡解決,不需要村民跑到鄉裡。”環江大安鄉可愛村黨支部書記莫冬永高興地說。
大安鄉通過建立“行政村黨組織-片區黨支部-黨員中心戶”村級組織體系,將全鄉劃分7個村級網格,196屯級網格,配備196名網格員。建立黨委統領、支部引領、黨員帶領的三級網格鄉村治理包抓機制,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引導黨員積極參與疫情防控、社會治理、安全生產等各項重點工作,截至目前,共主動解決群眾身邊問題500多個,共同營造疫情不進村、矛盾不出村、事故不發生的良好局面。
近年來,該縣全面推進“建格、管格、用格”建設,織密織牢織細基層網格,按照區域劃分,構建三級黨建網格,將縣城區劃分為104個網格,11個鄉(鎮)135個村(社區)劃分為2559個網格,覆蓋2518個屯(小區),切實推進網格化工作走深走實,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韋知秀、韋葦)
來源:環江縣委組織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