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科學院啟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項目
人民網南寧2月17日電 2月15日,廣西科學院舉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海洋農業與淡水漁業科技創新”專項“北部灣陸海接力智慧漁場養殖裝備與新模式”項目啟動會,邀請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廣西科技廳相關領導,以及中科院海洋所、中科院煙台海岸帶研究所、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等業內資深專家對項目實施方案進行指導。
項目啟動會參會人員合影。廣西科學院供圖
作為傳統的海洋產業,海洋漁業在北部灣區域“向海經濟”發展中佔有重要位置。廣西科學院在牽頭匯聚海洋、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等領域創新團隊力量的基礎上,聯合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中科星圖空間技術有限公司、廣西精工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單位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海洋漁業專項項目“北部灣陸海接力智慧漁場養殖裝備與新模式”,開展協同攻關,構建北部灣高穩性大型養殖平台及裝備、智能化一體化智慧漁場管理體系以及陸海一體化魚貝生態養殖新模式,實現智慧養殖先進適用技術在北部灣、全國沿海地區及東盟國家的推廣應用。該項目是廣西海洋領域獲批立項的首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對廣西海洋科技發展、對廣西科學院海洋學科建設具有裡程碑作用。
2022年,“北部灣陸海接力智慧漁場養殖裝備與新模式”項目獲得科技部立項支持。該項目針對北部灣海域養殖設施抗風浪能力弱、智能化水平低等問題,以卵形鯧鲹、石斑魚、軍曹魚、花鱸、珍珠貝、牡蠣等為主養對象,目的揭示大型養殖設施動力學特性規律與結構破壞機理,構建養殖環境承載力評估模型。建立高效繁育與生態養殖技術,創新飼料開發與動物疫病防控技術。創制首台套在30米以深開放海域大型高穩性低成本綠色智能養殖平台,可抗17級台風﹔研制機械化魚類精准投喂和起捕以及牡蠣採收裝備。基於北斗系統、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研發小型化、智能化監測預警設備與數據網格化數字孿生平台。
同時,該項目建立智能化、一體化陸海接力養殖新模式,建成北部灣陸海接力智慧漁場示范區、中國—東盟漁業國際合作與交流平台,達到北部灣智慧漁場提質、增效、止損、綠色、降本的目標,為承接海洋漁業領域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提供了新模式。項目受到科技部高度關注和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支持。
多年來,廣西科學院海洋科學院在廣西海洋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工作,具有長期的研究積澱,在北部灣特色海洋生物資源保育與可持續利用、濱海濕地資源恢復與利用、海洋環境安全保障、智慧海洋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和產業化支撐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國內外先進水平且獨具特色的科研成果。(付華周 賴俊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