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馬民族藝術團扎根基層堅持文化為民

巴馬瑤族自治縣民族藝術團一直以來積極開展多元化的文藝宣傳活動,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堅持文化惠民,惠民演出成效突出
2010年以來,藝術團結合巴馬縣工作思路和發展戰略,積極開展各類演出活動,每年都組織演職員到全縣10個鄉鎮、105個行政村中開展文藝惠民演出。目前共在全縣農村開展演出1263場,觀眾達70多萬人次,在此期間,藝術團還到學校、軍營、社區開展交安宣傳、征兵宣傳、法制、科普等公益演出共計105場,觀眾達10多萬人次。此外,藝術團還結合重要節慶和重大主題開展“春節聯歡晚會”“壯族三月三”“瑤族祝著節”“瑤族盤王節”等演出活動。
堅持服務群眾,送戲下鄉實效明顯
2010年以來,藝術團編排了“脫貧攻堅,建設長壽旅游區”“五城同創新巴馬·宜居小城新壽鄉”“司法為民·誠實守信”等37台演出節目,在該縣10個鄉鎮范圍內進行了巡回演出,演出場次共計1018場,觀看演出群眾達50多萬人次。
巴馬縣有近80%的鄉鎮屬邊遠山區,村屯路途遙遠崎嶇難行,東山鄉弄山村的村級路有一處路段常年塌方,為了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看到享受到文藝大餐,藝術團把演出設備用馬馱、用人搬的方式運到村裡的演出地點,全體演職員從塌方點徒步5公裡走到演出地點,又自主搭建舞台及安裝演出設備。送戲下鄉過程雖然辛苦,但熱情服務和精彩的演出得到群眾交口贊譽。
堅持服務學校,推進戲曲文化進校園
從2017年以來,藝術團每年都挑選一些具有巴馬民族特色的優秀戲曲劇目,如彩調劇、瑤劇、山歌劇,以及一些經典劇目到各個鄉鎮的中小學開展巡回演出。2017年以來,巴馬瑤族自治縣民族藝術團組織開展了80場“戲曲進校園”演出,覆蓋全縣10個鄉鎮80所中小學。
堅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創作碩果累累
藝術團多次組織文藝骨干深入生活,廣泛開展採風創作活動。組織文藝工作者深入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一線採風,激發創作靈感,通過多種文藝形式再現基層群眾奮力拼搏、夢想成真的感人故事,創作出了《晒裙子》《擔山女人》《上梁》《布努姑娘》《哈西飄起來》《鄉情》《討債》《雙喜臨門》《楊干部的星期天》等一批批作品。2010年以來共創作出反映基層人民生活的藝術作品137個。
堅持文化為民,藝術培訓活動取得顯著效果
為培養本土文藝人才,推動巴馬縣文化藝術繁榮發展,藝術團針對巴馬縣各鄉鎮的基層群眾及文藝愛好者舉辦藝術培訓班,如“2017年巴馬瑤族自治縣三區人才舞蹈培訓班”“2019年巴馬瑤族自治縣三區人才山歌培訓班”等,共開辦過18期藝術人才培訓班,受益群眾達1576人,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贏得了良好口碑。
堅持文旅結合,推動以文興旅
近年來,巴馬縣民族藝術團堅持文化和旅游相結合的理念,派出骨干藝術編導,對巴馬縣2個重點旅游項目“長壽島景區”“仁壽文化源景區”進行文藝幫扶,為其創作劇目《夢·巴馬》《惟仁者壽》,並長期對該劇目進行跟蹤編排,其中,《夢·巴馬》劇目還獲得了國家旅游文化扶持基金。2017年至今,觀看景區演出的游客達到了500萬人次,有效推動了巴馬縣的旅游事業。(梁定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