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原創新聞

一根甘蔗撬動邊疆民族地區“共富路”

2023年01月31日11:27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一片片蔗海豐收在望,一棟棟樓房錯落有致,一家家民宿吹響“集結號”......冬日,走進廣西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江州區卜花村,呈現在眼前的是一派繁榮發展的新農村景象。

“五十六朵鮮花共栽一個盆,五十六棵翠竹共連一條根。”當地群眾在村級“同心文化廣場”傳唱山歌,描繪美好生活。

“村裡家家戶戶建起了新樓房,許多農戶買了小汽車,都是甘蔗的功勞。”卜花村村民陳慶華說起甘蔗,臉上洋溢著喜悅,“一根甘蔗,讓壯鄉各民族人民的好日子放在歌裡過。”

江州區人口43.5萬,有壯、漢、瑤、苗等8個民族,是崇左市唯一城區,甘蔗種植面積115萬畝,具有“中國第一甜縣”的美譽。

“江州區用一根甘蔗撬動鄉村振興‘共富路’,實現特色產業與民族團結相互融合、相互促進,不斷夯實民族地區發展根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讓各族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江州區委書記梁金昌說,2021/2022年榨季,江州區入廠原料蔗579.8萬噸,產糖71.5萬噸,產蔗產糖量均位居全國縣級首位,該區16萬蔗農人均種蔗收入達到1.8萬元。

黨群共建,實現產業“共育”

“18.51公斤。”這是3根甘蔗的重量,48歲的壯家漢子韋金權面露喜色,“有戲!”

舉辦甘蔗大王比賽,是當地每年新榨季來臨前的一項重要活動。果然,來自江州區瀨湍鎮六京村的蔗農韋金權榮膺本年度“甘蔗大王”,“我們家一年種蔗收入十幾萬元,生活很幸福。”

韋金權介紹,他們家種植甘蔗30畝,前些年畝產不到4噸,這幾年增到6.5噸以上,年收入穩定在9萬元以上。

增量從哪裡來?“來自糖料蔗‘雙高’(高產高糖)基地建設。”韋金權說。

黨群共建蔗糖生產“第一車間”,近年來,江州區先后引進14家龍頭企業,引導農民成立400多家專業合作社,累計投入財政獎補資金14.38億元,因地制宜推行“四方共建”“黨群產業聯盟”“現代農場”“家庭農場”等“雙高”基地建設“四大模式”,建成“雙高”基地60萬畝。

“‘雙高’基地平均畝產達6噸以上,甘蔗糖分達14%以上,比非項目區分別增加20%和15%左右,為蔗農增收奠定扎實基礎。”江州區糖業局局長金琪輝說。

甘蔗生產是江州區支柱產業,被列入全國首個甘蔗種植綜合標准化示范區,被國家農業部批准認定為全國唯一的區域性甘蔗良種繁育基地。

江州區通過黨委“領航”、支部“帶路”、黨員“先行”、群眾“跟跑”、人才“服務”的聯動方式,把甘蔗產業耕耘成最甜蜜的事業,實現黨建與產業互融共進、協調發展。

該區把甘蔗生產列入每年區黨委重要議事日程,高起點謀劃、高站位推動、高效率落實,劃定了115萬畝糖料蔗生產保護區。

各鄉鎮黨委、各村黨支部把發展甘蔗產業作為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的一項重要產業,作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一個突破點,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有力保障。

同時,該區引導農村黨員帶頭創業、帶頭致富,不斷壯大甘蔗產業發展規模。培育一批“致富能手”“產業大戶”。目前,江州區培育100畝以上種蔗大戶492戶,其中100-300畝的種蔗大戶296戶,300-500畝有90戶,500畝以上有106戶。

政企聯建,實現政策“共惠”

“柑橘種了好些年,受土壤地力和病害影響,產量和質量越來越差,效益越來越低。”今春,江州區那隆鎮岜王村農民葉南蔚把7畝地產果地被平整一新,改種上了甘蔗。

讓葉南蔚感到開心的是,地產果地改種甘蔗所需的蔗種、化肥,還有機耕費,都由政府和蔗糖企業“埋單”。“甘蔗畝產可達6噸以上,一年收入2萬多元。”

政企聯建方面,該區一方面扶優做強制糖企業,鼓勵企業兼並重組,發展酵母、造紙、生物有機肥等糖業循環經濟,拉長產業鏈條。另一方面,引導企業通過蔗區道路建設、結對幫扶、優先聘用脫貧戶到企業工作等方式,反哺“第一車間”。

近年來,該區5家糖企每年投入3.5億元,出台對甘蔗“雙高”基地項目、蔗農的肥料蔗種、機械化種植和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扶持政策,讓蔗農普遍受益。

“我們種甘蔗都與糖廠簽合同保價收購。今年糖廠付蔗款特別快,加上國家有補貼,我們種甘蔗更有信心了。”江州區羅白鄉強勝村蔗農黃和日說,自前幾年廣西放開甘蔗價格和市場后,企業一星期內就完成蔗款兌付,農民種蔗積極性提高,企業原料來源也得到了保障。

與此同時,江州區按照“政府主導、糖企支持、村集體參與”的原則,投入540萬元產業幫扶資金建立合作基金,推動36個脫貧村與5家制糖企業共同發展甘蔗生產,蔗糖企業每年按股份給予脫貧村分紅5萬元,作為村集體收入。

項目興建,實現農商“共富”

崇左湘桂循環經濟產業園匯聚了酵母廠、肥料廠、造紙廠、飼料廠,連日來廠區內一片忙碌。

全國最大活性干酵母產業基地——廣西崇左市江州區湘桂樂斯福酵母廠流水線上,一袋袋酵母魚貫而出。“4條生產線滿負荷生產,月產量1000多噸,銷售渠道暢通,大部分用於出口。”工廠負責人朱曉青說。

“甘蔗榨糖,蔗渣造紙,蔗葉、制糖濾泥開發成有機肥,廢蜜糖生產酵母,廢水處理后灌溉農田,一大批重點項目落戶江州區。”江州區工信局局長馬志林說,“去年,崇左湘桂循環經濟產業園產值達到130億元。”

在重點項目的帶動下,江州區一大批蔗農通過甘蔗種植走上致富路。江州區左州鎮渠西村村民甘友誼與甘蔗打了一輩子的交道,家裡近60畝的土地在近30年的時間裡都在種植甘蔗。“我去年賣蔗收入接近20萬元,這些年通過種植甘蔗,我住進了新樓房,開上了小汽車,也在城區買了房子。”甘友誼說。

種植甘蔗,讓江州區16萬蔗農過上了好生活,走進江州區農村,隨處可見一棟棟拔地而起的“甘蔗樓”,一輛輛“甘蔗車”停放在家門前。

“千年古郡,甜蜜江州。”江州區區長李紅蘭說,當前,該區正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持續推動蔗糖產業高質量發展,讓邊疆民族地區的群眾過上好日子。(陸華勇 蒙曉青 王功孝)

(責編:王功孝、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