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廣電為東蘭鄉村振興發展插上“數字翅膀”

“現在我可以通過手機跟在外打工的親友聊天,了解新聞,還能看到很多好的電視節目。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讓我們革命老區的條件越來越好。我經常和村裡的愛好者一起唱山歌拍視頻,唱得好會通過智慧廣電的‘東裡情’欄目播出。”居住在東蘭縣武篆鎮東裡村韋盛強說。
一鍵游東蘭平台
架起黨和群眾的連心橋
自“壯美廣西·智慧廣電”鄉村工程建設啟動以來,全縣累計建成150個行政村(社區)委所在地光纜聯網,實現全縣城鄉廣電網絡全覆蓋﹔完成全縣395個20戶以上自然屯共2850公裡光纜敷設﹔共建成14個鄉鎮服務站,11個鄉鎮和4個村級機房,4個鄉鎮和2個村級無線發射台站﹔建成1個縣級應急廣播指揮中心、智慧廣電新平台(一縣一屏)、150個行政村(社區)“一村一屏”平台、數字網絡圖書館、應急廣播平台、微游客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一鍵游東蘭平台。如今,群眾能享受到集寬帶網絡、廣播電視、公共服務為一體的智慧廣電服務和高速便捷的寬帶和互聯網服務,收看數字高清電視節目,使他們了解中央的決策部署和國家的政策措施,架起了一座黨和人民群眾的連心橋。
2022年8月,在東裡村通過智慧廣電平台進行直播帶貨
參與融媒小鎮試點建設
2022年,東蘭縣積極探索廣電事業融合發展新路徑,以強力打造武篆鎮東裡村融媒小鎮試點建設為突破口,全力打造“智慧廣電”融合發展升級版,形成了“廣電網絡+基層黨建、+應急廣播、+帶貨直播、+空中課堂、+智慧旅游”等新業態,實現了從“看電視”到“用電視”的有效轉型。堅持移動優先,建設智慧廣電“融媒小鎮”平台,打通與廣西雲、市級融媒、縣級融媒的技術接口,實現電視與手機大小屏互通。給東裡村開設了單獨的宣傳頻道,首頁欄目設置了村務公開、東裡記事、東裡情、平安東裡、直播帶貨等等本地化版塊。
東裡村黨支部書記陳永祥說:“在村部就可以參加視頻會議,方便村委干部和群眾在本地方便快捷收到工作和學習信息,通過無線接收方式接入廣電網絡后過上了網絡新生活。村裡13個自然屯建了應急廣播,35個道路出入口安裝了監測點,實現監控全覆蓋,更有效提高我們綜合治理手段,東裡村在今年被評為自治區級智慧廣電鄉村工程試點村。”
智慧廣電與文旅深度融合
東蘭有豐富的紅色資源和深厚的紅色底蘊,被譽為“沒有圍牆的革命博物館”。進入大眾旅游新時代和文旅融合新格局,智慧廣電為東蘭紅色旅游、全域旅游全方位提供智慧服務。利用智慧廣電平台,東蘭壯鄉將軍紀念園、紅水河第一灣等4A景區基本實現智慧化停車、線上解說、全域導覽﹔依托智慧廣電平台,推出《風物東蘭》APP,同時打通電視端和手機端,拓展東蘭旅游宣傳渠道﹔利用“智慧廣電”平台,開通旅游景點“慢直播”,並與“一鍵游廣西”聯網,將紅水河第一彎、長樂宮、坡豪湖、泗孟田園等東蘭重要旅游景點滾動推介,提升了東蘭旅游的知名度。智慧廣電服務旅游發展平台的建設,為“紅色東蘭、綠色崛起”發揮樞紐示范作用。
愛好旅游的東裡村偉往屯村民陳秀景,通過電視“居家樂”欄目觀看整個廣西著名景區的實時直播:“你看,現在東蘭紅水河第一灣天地唯美、山光水色,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智慧廣電平台為我們出行游玩提供了最新鮮和直觀的參考,旅游服務體驗新的提升。”
來源:東蘭縣文廣體旅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