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綜合利用 保護生態環境
平桂區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0%以上

平桂區山咔啦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種植基地或與農戶建立訂單生產關系,促進全株青貯專業化種植,加工微貯飼料和固體成型飼料,用於喂養豬牛雞鴨和外銷,年消耗秸稈5000噸﹔賀州市五豐種植專業合作社收購水稻秸稈加工草繩、草席、稻草工藝品等,並對當地秸稈打捆離田用於果園覆蓋還田、喂牛等,年消耗秸稈3000噸﹔廣西粟豐肥業有限公司利用秸稈+豬糞、雞糞+果皮+微生物等通過配比發酵等程序生產有機肥,消納秸稈3000噸……以往讓農民頭疼的秸稈正以“噸”計替代燃料,變廢為寶。
搬運玉米秸稈
“做好秸稈綜合利用工作,還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因秸稈焚燒、亂堆亂放、腐蝕變質而帶來的環境污染,改善村容村貌,提高空氣質量,保護生態環境。”10月30日,賀州市平桂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祖彪說。
作為農業大區,平桂區有秸稈農作物面積34.36萬畝,以水稻、花生、玉米、木薯等秸稈為主,而隨著農村能源結構改善和各類替代原料的應用,農作物秸稈不再是農村生產和生活的必選物質,導致農作物秸稈大量堆積、腐爛,甚至直接在農田進行焚燒,造成大氣污染。
機械設備打捆水稻秸稈
為減輕大氣污染、提高耕地綜合生產能力、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平桂區近年來大力實施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程。成立以區長為組長、區直部門和鄉鎮主要領導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壓實部門和鄉鎮責任,多形式宣傳,抓好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加大政策引導力度,利用秸稈綜合利用項目資金和稻谷目標價格補貼、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等農業補貼政策,構建形成平桂區秸稈綜合利用“獎補罰”生態補償長效機制,重點在秸稈離田、收儲、加工利用等環節和建立秸稈綜合利用獎補機制。
為解決秸稈“收儲難”問題,平桂區鼓勵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村種養大戶積極參與秸稈收儲,探索建立符合平桂實際的秸稈收儲和加工運銷體系。通過培育秸稈綜合利用實施主體、發放購機補貼、加大項目建設及作業補助力度等方式,引導企業、合作社和個人參與秸稈處置。建設沙田、黃田、羊頭、望高4個鎮級6家年儲量2000噸以上的秸稈收儲站,並輻射構建周邊秸稈收儲(青貯)點20余處,通過“群眾主動收集、機械設備打捆、企業設點‘收儲運’”的方式,提高秸稈收儲效率。根據離田面積、地塊、打捆機性能及作業能力等,標准化配置撿拾打捆機具,確保秸稈快速打捆、及時運出。
加工微貯飼料
據李祖彪介紹,平桂區已發展秸稈收儲經營主體13家,其中年收儲量0.2萬噸以上的主體6家,實現全區年秸稈離田收儲2萬噸。形成了秸稈還田循環培肥模式、秸—鴨墊料—肥、秸—基質—肥、秸—飼—肥種養結合模式、秸稈加工草繩、草席等工藝品等收儲運模式,產業化秸稈綜合利用量2萬噸以上。平桂區秸稈綜合利用方式以直接粉碎還田的肥料化利用為主,綜合利用量高達13.52萬噸以上,利用率達到90%以上,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共贏。(陶勝平)
來源:平桂區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