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路上的“麻洞”樣板

![]() |
麻洞屯出入口 |
融水苗族自治縣融水鎮新國村麻洞屯位於融水縣城北環路沿線雙龍溝景區與西洞景區連接線上,距縣城3.5公裡,交通便利,環境優美。依托鄉村治理、生態特色產業、粵桂協作,以孝賢文化建設為抓手,借力基礎設施升級、人居環境改善、鄉風文明建設、農旅產業發展,不斷加強基層治理,營造和諧鄉風,增強群眾幸福感,實現群眾收入增多、居住環境大幅改善,文化生活日漸豐富,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力打造鄉村振興“麻洞”新樣板。
村庄提升建設催化鄉村蝶變
在繼清潔鄉村、生態鄉村、衛生健康村、宜居鄉村建設、“三清三拆”行動之后,麻洞屯持續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由村黨總支部和屯支部帶頭,組織村民成立麻洞屯能人小組、麻洞鄉村振興建筑施工隊,參與實施村屯風貌提升和“三微”環境綜合整治項目,並將傳統孝賢文化和農耕文化融入村庄規劃布局和風貌改造中,建成孝賢文化廣場、孝賢文化牆等,村屯風貌進一步改善。在粵桂協作支持下,麻洞屯獲得改造資金343萬元,統籌應用於微花園、微菜園、微果園和公共綠地整治工程,道路美化、維護欄杆和溝渠疏通工程,基礎設施大幅提升。
鄉村治理新風激發振興動能
麻洞屯堅持黨建引領,不斷健全自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搞好村民自治實踐,建立“屯級黨支部委員會把方向+村民理事會抓落實+村民監事會嚴監督”的“三會興屯”自治組織構架,組織村民選舉出屯級村務理事會和監事會,把村級事務的決策權交給群眾,監事會積極參與屯務,開展陽光監督,不斷完善村規民約,推動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提升鄉村德治水平,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狠抓鄉風文明建設工作,讓文明新風落地生根。倡導村民傳承良好孝道文化和家風家訓,設立“家庭家教家風”積分兌換站,制定積分管理制度,定期開展積分兌換活動。群眾積極參與糾紛調解、投工投勞等屯務治理建設並獲得積分,兌換各類生活用品,持續激發群眾參與共治動能。推進清廉文化陣地建設,建成融水首個家風家教廉政文化廣場,打造“孝賢村”。深入挖掘提煉麻洞群眾優秀家風家訓和廉潔家風故事,以家訓促家風,以家風帶民風,構建“抬頭看廉低頭思賢”的清廉文化風景線,持續為鄉村振興注入“廉動力”。
生態特色產業激活鄉村旅游
融水鎮黨委、政府依托麻洞屯周邊豐富的旅游資源和生態環境優勢,規劃設計新國村“融洲綠谷”田園綜合體,聚焦研學、勞動教育實踐等熱點消費需求,建成集研、學、勞、游、玩、多位一體的綜合實踐基地——麻洞星期天“共享農場”。採取集約化經營方式,盤活麻洞屯閑置資源,探索形成村級集體經濟、屯級經營主體、農戶三方共贏的發展新模式,不斷拓寬村集體經濟收入渠道,激活鄉村旅游產業,讓群眾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並以“麻洞模式”應用輻射全鎮各村屯,以點帶線,以線織面,融合農文旅,全力拉動鎮域休閑精品農業項目和農耕休閑旅游發展,打造融水鎮特有的以村級集體經濟為核心的田園“商業中心”,逐步構建融水縣城郊鄉村旅游示范群。
接下來,融水鎮將充分利用當地特色旅游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繼續挖掘麻洞屯特色傳統文化,講好麻洞孝賢故事,採取建立屯史館、鄉村振興學堂等措施,不斷激活村民及不同文化需求的社會群眾參與鄉村振興,實現文旅融合發展成果的共享,讓“麻洞”新樣板成為融水文化旅游助推鄉村振興的一張靚麗名片。
來源:融水苗族自治縣文化體育廣電和旅游局
![]() |
麻洞屯屯門 |
![]() |
麻洞屯干淨整潔的步道 |
![]() |
麻洞屯微花園 |
![]() |
麻洞屯文化牆 |
![]() |
麻洞屯孝道文化牆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