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聚焦2022年鄉村振興·廣西>>廣西交通運輸系統助力鄉村振興展播

公路通,百業興,博白繪就發展新畫卷

2022年09月22日09:36 |
小字號

博白縣,古稱白州,山清水秀、物產豐富、人杰地靈、文化底蘊深厚,享有“中國編織工藝品之都”“中國桂圓之鄉”等美譽。作為擁有1400多年歷史的古城,自古以來,博白人民在這塊綠色的土地上編織著自己的夢想,搭橋鋪路,將天塹變通途。如今,縱橫交織、便捷平坦、綠色生態的公路交通網絡不斷發展,串聯起了這如詩如畫的大美山水,也喚醒了這片土地的輝煌與風採,博白正搭乘交通快車繪就出發展新畫卷。

國道241線沿線風光 圖 馮卿超、龐權

坐落在省道313線陸浦段二級公路旁的風力發電場

大道建成,“糾心路”變成“幸福路”

山高林密之間,一條公路或蜿蜒盤旋在林間,或筆直穿越阡陌,公路沿線村落密集,產業興盛,村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幸福美好的生活在這條路上開始。

2020年9月28日,省道313線陸川清湖至浦北石埇二級公路通車。這條公路起於陸川清湖鎮,全長120公裡,途經博白縣鬆旺、雙旺、沙河、菱角等鎮,將沿線村鎮串聯成珠,助力產業發展、鄉村振興。

“在新公路建成前,我們出行和農產品運輸的條件非常不好,每到沃柑豐收時,心裡卻犯愁如何把產品運出去,因為運輸條件差,不少沃柑壞在了地裡或運輸途中,建成的核心示范區,也少有人來觀光。”廣西三樺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西三樺公司)副總經理廖鵬感慨。陸浦段二級公路建成后,運輸貨車可以直達三樺公司水果採摘的田間地頭,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也大幅減少了沃柑在運輸途中的消耗。如今,廣西三樺公司作為特色農產品龍頭企業,打造沃柑基地,樹立“一起同柑”品牌,獲評為第三批國家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每年可為村級集體經濟增收300多萬元。

公路的修建完成,極大地提升了群眾出行幸福感與滿意度。廖代斌是這條線跑客運的司機,交通質量的提升,讓他有著切身的體會。“以前路面坑坑窪窪的,行車即不安全也不順暢,現在道路改造好了,跑起來既安全又暢通,確實很滿意。”談起現在的公路,廖代斌直豎大拇指。在“糾心路”變成“幸福路”的同時,更多有知識有技術的年輕人也願意回鄉發展,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構建起雙向的良性循環,進一步推進鄉村振興由“輸血式”扶貧走向可持續的“造血式”開發。

國道241線沿線風光 圖 馮卿超、龐權

國道241線沿線風光

長路高歌,家門口唱響“致富曲”

博白縣獨特的氣候和地理特征使得當地物產豐富,發展優勢得天獨厚,一批批地理標志農產品應“地”而生。近年來,博白縣不斷加大地方特色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培育、推廣和保護力度,通過“地理標志+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一批批地方特色地理標志農產品通過交通路網銷往各地。鎮鎮、村村通公路的便利交通條件也讓村民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脫貧致富。

自縣城沿著國道241線向南,走進中國桂圓肉之鄉三灘鎮,在龍眼成熟之際,三灘鎮的村民們將龍眼肉精制成桂圓肉,通過電商直播帶貨等銷售方式,作為“精美禮品”,經國道241線連接高速公路網絡暢銷各地,近年來,博白桂圓肉年均產值達7.8億元。

自縣城沿著國道359線向西,在水鳴鎮,透過房屋門窗,一群人,一摞材料,一個模具,一套嫻熟技術,雙手不停的編織著,不一會,一個惟妙惟肖的手工編織工藝品何已成型,這是博白芒竹編織工藝的縮影。博白縣作為中國編織工藝品之鄉,編織工藝產品憑借毗鄰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理優勢和交通優勢,向東南亞、歐洲等海外國家源源不斷出口。據悉,全縣現有編織工藝品企業400多家,有編織工藝品扶貧車間30余家,從事編織工藝品生產的人員近20萬人,2021年,博白芒編總產值達30多億元,有效帶動了村民增收致富。

因路而富、因路而興,農業經濟的蓬勃發展,讓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看得見、摸得著、真實可感。

珠連“玉帶”,區域文化煥發生機

鄉村振興,產業為體,文化為魂。自古以來,博白山川秀麗,名人古跡眾多,人文氣息濃厚,古白州八景,更是深得歷代文人騷客的喜愛。

近年來,博白縣依托便捷的公路交通網絡,以景點為“珠”,公路為“帶”,將各鄉村旅游點串聯起來,形成了“一路通、百業興”的發展景象。

旅游產業的發展,最直接的是帶來旅游經濟效益的提亮,依托旅游產業,各式各樣的特色農家樂建立起來,成為群眾創收增收的又一大引擎。大良村是博白縣典型的客家村落,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大良村臨近國道241線與國道359線的交匯處,東臨呼北高速G59線,憑借便利的交通條件和旅游產業興起的契機,大良村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如今的大良村,一步一景觀,一戶一特色,處處洋溢著文化的氣息,給鄉村旅游的發展帶來更強大的動力,據悉,目前大良村周末游客接待量已可達2000余人,村民有了更可持續的增收來源。

交通賦能產業發展。立體式交通網絡為區域文化振興注入了新動能,一條鄉村美、產業旺、農民富、治理優的鄉村振興之路正在立體縱橫交通的引領下越走越寬。

一條條玉帶編織而成的公路網,串聯起了博白區域文化與旅游景點,強化了區域產業的對外經濟往來,促進了博白經濟、文化的發展,實現了博白縣悠久文化、“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同頻共振,讓群眾更深深體會到“公路通,百業興”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馮卿超、馮卿超、龐權)

來源:博白公路養護中心

(責編:陳麗冰、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