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自貿試驗區崇左片區:制度創新促跨境貿易穩中求進

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崇左片區地處中越邊境,跨境貿易發展迅速。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如何全面提升片區口岸監管設施水平,確保跨境貿易貨暢其流,成了崇左片區的工作重點。為此,該片區立足實際,大膽探索推出一批具有沿邊特色、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創新成果,為跨境貿易營造優良環境。
9月5日,貨車在友誼關口岸通關。
9月5日,一輛輛滿載貨物的大貨車緩緩駛入友誼關口岸浦寨通道。得益於浦寨慧眼智控嵌入式管理平台的應用,這些貨車實現了“無感通關、無縫查驗、無人值守”“三無”通關。
“(浦寨)慧眼智控嵌入式管理平台的應用,實現了車輛可視化監管。我們通過監控大屏幕,可以隨時查看監控范圍內所有車輛的軌跡、貨物和實時運行等信息,有效提升了海關監管效能。”友誼關海關監管二科副科長黃德榮介紹。據悉,慧眼智控嵌入式管理平台上線后,已有24萬輛車次享受到通關便利,車輛通關時間比原來平均壓縮37%,查驗效能提升40%以上,監管中心調度人力減少50%,提升了互市貿易的通關便利度。
從2021年起,崇左片區積極推進口岸的智能化升級改造,打造口岸智慧物流管控和慧眼智控嵌入式管理兩個智慧平台,推動友誼關口岸一般貿易和互市貿易監管智能化升級。“‘雙智平台’的運用,大幅提高了一般貿易車輛、互市貿易車輛通關效率,推進了崇左片區海關通關時效和監管效能的升級。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優化‘雙智平台’內的各項功能建設,提升口岸通關便利化水平,助力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崇左片區跨境合作局副局長農蔚鵬說。
從崇左片區管委會獲悉,“雙智平台”助推海關監管口岸物流創新模式改革試點經驗已入選第三批自治區級制度創新成果。同時入選的,是該片區推出的中越跨境電商人民幣結算新模式、非貿融資跨境風險共擔新模式兩個最佳實踐案例。
“我們堅持立足跨境聯東盟實際,大膽探索,以制度創新集聚要素、擴大規模、提升能級,以制度創新賦能‘五跨’(跨境貿易、跨境物流、跨境金融、跨境旅游、跨境勞務合作)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構建沿邊開放新高地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在全國、全區層面,取得多項佳績,推出一批具有沿邊特色的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創新成果。”崇左片區管委會制度創新局局長黎茂華介紹。
崇左片區成立以來,緊緊圍繞“打造跨境產業合作示范區,構建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陸路門戶”戰略定位,以“五跨”試點任務為重點,持續開展首創性、差異化改革探索,推出一批具有廣西沿邊特色的改革創新成果。三年來,國家賦予崇左片區的85項改革試點任務已全面實施,累計形成68項制度創新成果,共有25項工作經驗做法實現“全國首創或全國第一、全國率先突破”,先后推出在全國、全區復制推廣制度創新經驗案例17項,其中《邊境地區跨境人民幣使用改革創新》獲評全國自貿試驗區第四批“最佳實踐案例”,成為廣西唯一入選案例。
據悉,崇左片區的制度創新呈現兩大亮點:
——以實施金融開放創新和通道門戶開放等試點任務為契機,積極為人民幣國際化、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等國家戰略試制度。如實行跨境人民幣使用改革創新,擴大中越現鈔調運和邊貿結算規模,截至今年8月,累計調運越南現鈔106億盾和人民幣4638萬元,完成互市貿易結算69億元﹔採取“分、簡、聯”新模式暢通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開通中越國際貨運專用通道,實現口岸通關人貨分離,順暢通關﹔實行“公、鐵雙驅動”,目前片區內交匯跨境公路物流線路22條、跨境鐵路班列13條。
——積極發揮“邊”的優勢,做足“邊”的文章,在邊境貿易、邊境口岸通關創新、邊境法治化建設三大領域形成11項創新成果。如在邊境貿易上,邊貿轉型升級經驗實現了六個全國首創:全國首創在互市領域推廣應用H986集中審像和智能審圖系統、全國首創實行互市進口商品分類管理、全國首創允許邊民互助組(合作社)進行委托申報、全國首創開發邊民互市貿易手機申報App、全國首創開展落地加工產品直通式通關、全國首創優化檢驗檢測監管方式。在邊境口岸通關創新方面,全面應用邊境陸路口岸首個全信息化智能通關、進出口提前審結、線下前置貨場管理、線上智能調度車輛通關等創新模式,進出卡口通行時間從平均5分鐘縮減至30秒﹔設立全國第一個鐵路口岸水果進境指定監管場所﹔全區首創鐵路口岸出口百貨裝車前申報新模式,推行貨物入場后先行報關,完成查驗放行后裝車離場,申報到放行的時間縮至30分鐘以內,平均壓縮幅度95%。
制度創新促進了該片區跨境貿易的快速發展。據統計,三年間,崇左片區外貿進出口總額3616億元,佔廣西外貿總量1/4以上﹔保稅物流2510億元,成為經濟增長的新拉動力﹔跨境電商貨值超40億元,成為外貿新業態增長點﹔片區內友誼關口岸進出口貨值8487億元,連續多年排廣西口岸第一位。(農倩)
來源: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崇左片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