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鞏固健康扶貧成果 全面守護群眾健康

近年來,南寧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和市委、市政府關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決策部署,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全方位統籌推進醫療保障促進鄉村振興工作取得實效。
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宋清華醫生指導上林縣人民醫院心內科學術團隊為患者進行介入手術。
立足於“領”發揮優勢助推鄉村振興
黨建+業務,“扁平化”管理筑牢健康堡壘。南寧市堅持以黨建為引擎,將黨建與業務工作互促互融,由市衛健委牽頭成立市鞏固拓展健康扶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領導小組,發揮衛健部門牽頭抓總作用,協調鄉村振興、醫保、民政等部門共同謀劃部署,推動工作有序開展。創新採取“扁平化”管理模式,從系統中抽調黨員骨干組成6個幫扶指導組,以季度為單位定期深入鄉鎮、村屯,重點圍繞落實醫療保障政策、村衛生室動態監管及慢病簽約服務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進行調查研究,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存在問題。
黨建+志願服務,“三扶三助”提升群眾幸福感。利用衛健系統所轄公立醫療機構的資源優勢,在全系統開展“黨建引領·助力鄉村振興”主題實踐活動,組織醫療志願者服務團隊到鄉鎮、村屯開展健康義診、健康體檢、知識科普等,為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健康紅利”。2022年上半年,全市衛健委系統開展“三扶三助”(即:扶產業、扶就業、扶創業,助學、助殘、助醫)累計投入283.82萬元進行幫扶,惠及脫貧人口3085戶、8029人次﹔組織開展健康義診等活動66次,受益群眾八千多人次為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健康紅利”,為助推鄉村振興貢獻了衛健力量。
邕寧區百濟鎮華達村醫生陸志勤在村衛生室為群眾看病。
著眼於“防”,動態防貧監測護航群眾健康
加強監管,實行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和人員“空白點”動態清零。依托國家、自治區衛生健康綜合管理信息平台系統,結合實地督導走訪進行動態監測,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確保群眾看病有地方、有醫生、有制度保障。目前全市共建有118個標准化鄉鎮衛生院、1384個標准化村衛生室。全面實施鄉村醫生“鄉聘村用”政策,現聘用2485名鄉村醫生到村衛生室執業。
及時跟蹤,積極為基層群眾做好健康服務。積極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群眾的優勢,對脫貧人口和邊緣易致貧人口大病、重病救治情況進行監測,主動發現、及時跟進,做好救治、康復等健康服務,配合落實各項醫療保障政策和社會救助、慈善幫扶等措施。截至7月底,南寧市已完成鄉村振興重點監測對象13663戶、47399人的核實核准工作,核准率達100%。
南寧市中醫醫院組織學員開展臨床實踐病例討論,通過組織鄉村醫生基層衛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訓項目,不斷優化村醫隊伍水平。
聚焦於“治”,優化疾病分類管理持續鞏固脫貧成果
持續發力,大病專項救治有效管理。積極組織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醫療資源,充分利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有利條件,收集信息、建立台賬,進行動態追蹤管理。按照保証質量和方便患者的原則,確定定點救治醫院和方案,實施有效治療。目前全市累計已救治確診患有大病的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1.8萬余人,救治率達99.41%。
規范管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穩步推進。重點做好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嚴重精神障礙等慢病患者的規范管理和健康服務。組織開發南寧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平台,通過數據共享、質量評估及動態監管等方式,實現患者與線下醫療機構醫生資源對接,提高履約質量和管理水平。目前,全市共組建家庭醫生團隊1712個,符合簽約條件的常住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實現應簽盡簽。
致力於“優”,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質增效
資源整合,扎實推動。南寧市5縣及武鳴區、邕寧區的21個縣級公立醫院、99個鄉鎮衛生院全面開展了縣域醫共體建設,實現了全覆蓋。同時在37個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和118個鄉鎮衛生院開展遠程心電和影像診斷,全市縣域定點醫療機構“先診療后付費”和“一站式”結算模式實現全覆蓋,筑牢因病返貧致貧防護網。
加強培訓,強化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技術培訓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2020—2021年期間,共開班兩期6批次,培訓鄉鎮衛生院骨干、鄉村醫生等人員1873名,同時完成800間村衛生室中醫診療設備配備。5月30日,2022年第一批301名鄉村醫生、40名鄉鎮衛生院中醫骨干學員在市衛生學校正式開班培訓。今年3月市財政核撥418萬元,用於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及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基地建設,基地承擔著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的畢業后教育,培養同質化的醫生助推鄉村振興工作。
來源:南寧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