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聚焦2022年鄉村振興·廣西>>廣西金融機構助力鄉村振興展播

廣西地方金融監管局:升級農村金融服務建設 助力鄉村振興

2022年09月07日17:40 |
小字號

9月1日下午,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樊新鴻一行走訪廣西正鴻生態農業投資有限公司

9月2日上午,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樊新鴻一行走訪桂林魚伯伯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一直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管局立足於廣西農業產業發展實際及鄉村振興需要,強化各部門協同聯動,持續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圍繞升級農村金融服務“六大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更好地服務農業農村發展,增加鄉村振興金融有效供給,致力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持續加大涉農領域金融供給

積極引導銀行機構立足廣西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資源,加大對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的金融支持,服務廣西糧油、糖蔗、蔬菜、水果、桑蠶、茶葉、中藥材、畜牧、家禽、漁業10大特色農業產業集群和農業新業態新產業發展,涉農信貸投放力度持續加大。截至2022年6月末,廣西涉農貸款余額11880億元,較年初增加1055億元。

積極優化“金色鄉村”農村信用信息體系,為農村普惠金融提供數據支撐

聯合廣西銀保監局、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推出“金色鄉村”廣西農村信用信息系統,通過歸集縣級政務數據、採集農戶數據等途徑,為各級政府提供便捷的農戶信用數據管理服務。“金色鄉村”項目將金融科技能力與農村發展需求深度結合,圍繞涉農數據的採集、應用展開,通過工具、機制、流程的創新和優化,建立與各金融和類金融機構以及當地政府及涉農主管部門(農業、林業、自然資源、人社、財政、公安、市監、稅務等)的數據共享和同步機制,解決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存在的信用數據採集、更新和應用難三個核心問題。同時堅持“採用合一”原則,擬以歸集的全區近2000萬農戶的信用數據為基礎建立廣西農村信用大數據平台,對數據進行科學分析、深入挖掘,擴展農村信用數據的應用范圍,實現農村信用評級和農村服務功能,通過建設農戶(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息採集評價系統、廣西農村金融服務平台等多個子平台和子系統,逐步構建起完善的廣西農村主體信用服務體系和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2022年4月“廣西金色鄉村”APP成功上線,目前該系統已完成40個縣、累計9433萬條數據採集,涵蓋農戶種植、養殖、信貸、參保等信息。通過打通數據產品、專業模型和系統建設,成功推動欽州市與網商銀行“網商貸”普惠金融合作項目落地,對建檔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精准畫像”,促成缺乏信用信息的涉農市場主體迅速便捷獲得無抵押無擔保的信用貸款 2.65億元,服務欽州市涉農市場主體超1.5萬戶。

推動金融機構服務下沉,不斷提升農村基礎金融服務水平

推動廣西金融業全面服務鄉村振興,引導銀行及保險機構保持基礎服務基本全覆蓋,積極運用數字技術,向自然村延伸拓展基礎金融服務,提升服務質效、豐富服務種類。截至2022年6月末,全區1188個鄉村已實現銀行和保險服務全覆蓋,14233個行政村實現銀行服務全覆蓋。縣域銀行網點數4213個,較年初新增92個,保險機構數量1479個,較年初新增30個。

持續做好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工作

一是進一步優化脫貧人口小額信貸管理流程。進一步縮短脫貧人口小額信貸申請時間的同時,指導銀行開展線上業務辦理,及時滿足脫貧戶和防止返貧監測對象貸款需求。截至2022年5月末,全區脫貧人口小額信貸貸款余額170.15億元,較年初增長4.11%,貸款戶數37.77萬戶,較年初增長3.82%。二是持續推進“防貧保”業務落地,為脫貧戶因災、因意外、因病返貧提供防貧保障。截至5月末,“防貧保”已在全區38個縣區實現業務落地,為46.48萬脫貧人口、邊緣易致貧人口提供187.03億元風險保障。三是強化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金融支持。督促指導銀行保險機構穩步提升縣域存貸比和農業保險供給水平,試點免抵押免擔保、利率低至3.75%的“富民貸”業務,為縣域發展賦能。截至6月底,20個重點幫扶縣各項貸款余額1852.22億元,較年初增長10.98%,高於全區各項貸款增速3.48個百分點。5月末,全區累計發放“富民貸”6843.80萬元,貸款農戶441戶。

進一步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服務水平

聯合廣西銀保監局、農業農村廳印發《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服務專項行動方案》,在全區開展四位一體“政府+銀行+保險+擔保”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服務提升行動。由農業農村部門提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名單,指導廣西農業信貸擔保公司與銀行、保險機構共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息,實現數據共享,減少信息不對稱。組織金融服務對接會,指導銀行、保險、擔保機構現場提供多對一貼心輔導,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增信、保險需求。發揮行業種養殖協會和村委力量,隨時推薦種養大戶和合作社金融需求信息,及時提供銀行保險服務。四位一體首單在賀州落地,為1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授信300萬元,其中農業保險保單質押增信200萬元,農業信貸擔保費率僅為0.5%。截至2022年6月末,區級農擔機構累計向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涉農貸款擔保貸款223.77億元,惠及農業經營主體5.01萬戶﹔累計撬動101.43億元金融資本重點支持廣西優勢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服務優勢特色產業經營主體2.43萬戶。

積極引導涉農企業在資本市場開展直接融資

加大涉農后備企業培育力度,全面落實全區企業上市(挂牌)“三大工程”,支持涉農企業上市(挂牌)。一是大力宣講資本市場支持鄉村振興的政策措施﹔二是走訪自治區有關部門和地市政府,深入廣西林果蔬畜糖等特色產業的優質企業調研,挖掘涉農企業充實上市挂牌后備資源庫﹔三是深入后備企業調研,積極協調解決困難問題,指導轄區涉農企業謀劃上市路徑﹔四是支持企業運用鄉村振興專項債券融資。截至2022年5月末,全區企業共發行扶貧專項公司債券40.4億元,獲得批文尚待發行鄉村振興專項公司債券15億元﹔五是舉辦各類培訓座談、宣講路演。截至目前,全區共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涉農上市公司9家,3家涉農企業IPO在審,輔導備案的涉農擬上市企業3家,新三板涉農挂牌公司11家。

積極推進“保險+期貨”模式服務農業農村發展

推動自治區首次出台“保險+期貨”項目試點方案,充分發揮了政府引導作用,確保“保險+期貨”項目在廣西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中的效果,通過“財政+金融”聯動,助推八桂鄉村振興。通過研究白糖、生豬等期貨產品發展,加強期現聯動,增強地方政府和產業主體利用“保險+期貨”模式進行市場風險管理的意願,提升期貨市場服務“三農”能力。積極爭取交易所加大對廣西項目支持金額及力度,引入大商所補貼2500萬,鄭商所補貼1500萬,總保費接近1個億,開展規模為往年項目的五倍以上。配合出台《廣西壯族自治區2022年生豬“保險+期貨”項目試點方案》,推動生豬“保險+期貨”項目試點落實落地。目前,大商所已對廣西南寧、玉林、防城港3個生豬“保險+期貨”項目預立項,申請額度合計2500萬元。積極推動完成在廣西百色市右江區、南寧上林縣開展的糖料蔗“保險+期貨”縣域覆蓋項目,項目共涉及20.95萬畝糖料蔗、對應115.9萬噸白糖產能,項目總保費共計1637.14萬元,總賠付2064.72萬元,惠及8639戶農戶,百色右江區項目賠付率達190.76%,刷新鄭商所白糖類“保險+期貨”項目賠付率紀錄。鄭州商品交易所在綜合業務平台開設白糖基差貿易廣西泛糖科技有限公司專區,自2021年12月27日開始交易以來至2022年6月末,泛糖專區累計成交量達到3.66萬噸,成交金額達到2.13億元,充分實踐了期現結合持續創新服務實體企業的新方式。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管局

(責編:周雨樂、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