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秀廂小學:實施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秀廂小學校長寧永紅以《絢麗中國紅,照亮歸家路》為題,給孩子們上了一節主題思政課。學校供圖
《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提出:“要把青少年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中之重,將愛國主義精神貫穿於學校教育全過程,推動愛國主義教育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小學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南寧市秀廂小學位於南寧市城鄉結合部,大部分生源來自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學校以德、智、體、美、勞“五育融合”為突破口,通過構建和實施愛國主義教育“五育融合”校本課程體系,將國家意志、愛國主義情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從小根植於學生心中,從培養新時代少年兒童的愛國情懷為切入點,進而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秀廂小學“唄儂”舞蹈隊原創京族舞蹈《星河謠》參加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國少兒文藝活動展演。學校供圖
課程創新,創設“五育融合”校本課程體系
學校遵循國家統編課程的目標取向和知識要求,結合地域特點、民族特質以及學校基礎等因素,根據小學生心理發展階段特點、認知水平以及文化基礎,選擇與小學生認知適切性強的“四史教育”內容,梳理形成了“五育融合”的愛國主義校本課程體系。“五育融合”愛國主義校本課程從塑造愛國主義學習者、踐行者和傳播者三個角度進行有梯度的設計,引導孩子在校本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厘清歷史脈絡,認識到革命先烈、仁人志士的不屈與抗爭,繼而厚植愛黨愛國愛家鄉的情懷。
南寧市秀廂小學學生在“實踐課堂”中參觀“廣西黨建文化教育基地”的紅色文化廣場。學校供圖
課堂為基,豐富愛國主義教育課堂形式
學校愛國主義教育的主渠道在課堂。學校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到小學生德智體美勞五育之中,創造性地發揮“四史教育”育人功效,建設有“教學課堂”“實踐課堂”“活動課堂”相結合的愛國主義教育教學課堂,“教學課堂”側重“講中學,講中悟”﹔“實踐課堂”“活動課堂”側重“玩中學,玩中悟”,使愛國主義教育與五育融合的多元課堂共生,形成學生可學習、可理解、可內化的內容,逐步形成全過程育人、全時空育人的新格局,進而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展的目的。
秀廂小學少先隊員開展“童心水向黨、星火代代傳”主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學校供圖
活動導行,創新愛國主義教育教學途徑
學校依托深厚的“蘭君子”文化底蘊為基礎,積極開展德育教育的“蘭之德”系列活動、智育教育的“蘭之智”系列活動、體育教育的“蘭之體”、美育教育的“蘭之美”、勞動教育的“蘭之勞”等五育融合、協同發展的綜合性、實踐性活動。通過每月一主題,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將學生培養成為愛國主義的學習者、踐行者和傳播者,進而實現“知—行—傳”三合一。
廣西文化產業集團“廣西黨建文化教育基地”與南寧市秀廂小學“青少年紅色文化傳承基地”揭牌儀式。學校供圖
多方聯動,拓寬愛國主義教育平台
學校積極與廣西文化產業集團、廣西藍盔國防教育實踐基地、廣西北斗天宇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多方共建共享,開展校企共建戰略合作,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實現理論教育和實踐育人相結合、文化研究與文化傳承相結合、校企合作與協同創新相結合,在研學教育、基地建設、紅色教材研發等領域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協同育人基地建設,促進學校德育與美育深度融合。
成效卓著,形成品牌效應
通過不斷探索與實踐,學校愛國主義教育引領學校發展成效顯著,師生精神風貌明顯改善,文化底蘊、文明素養顯著提升。學校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分別獲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2019年和2021年廣西基礎教育自治區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其中民族藝術教育項目《凸顯“石榴籽”精神的民族地區小學“四維三鏈雙向”藝術教育模式創新實踐》入選2022年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重點培育項目,並作為全區基礎教育優秀教學成果案例入選由自治區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編的內部刊物《廣西教育信息》﹔原創京族舞蹈《星河謠》獲南寧市2020年中小學藝術節金獎、廣西第七屆中小學生藝術節一等獎,入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主辦的“花兒向陽 童心向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少兒文藝晚會活動展演,得到與會領導高度評價﹔學校先后獲得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示范學校、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單位、南寧市民族文化進校園示范基地、邊境地區教育結對幫扶項目學校、廣西少數民族傳統舞蹈傳習基地、“百校童聲頌黨恩”活動優秀指導單位等榮譽稱號。(寧永紅、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