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陽朔縣白沙鎮遇龍村
畫裡山水,棲居陽朔。她是甲天下山水中的壯美鄉村,“竹筏水中漂,人在景中笑”是她最真實的寫照,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實踐建設中,她把心中的一方山水淨土夢照進了現實,如今的夢幻遇龍正以宜居、宜業、宜游之姿迎接八方來客。
遇龍河畔風光好。
遇龍村背靠包茂高速,緊鄰貴陽公路,距離白沙集鎮政府駐地2公裡,距離陽朔縣城10公裡,距離桂林市區80公裡。遇龍村堅持鄉村風貌提升與鄉村產業發展相結合,統籌謀劃現代農業、鄉村旅游等產業,村內一步一景,處處入畫,村庄與自然和諧統一。遇龍村入選首批國家森林鄉村,榮獲廣西首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成為全區文化旅游發展大會、全區鄉村風貌提升現場會的主要考察點。
龍游遇龍河。
專項治理推動鄉村旅游發展。遇龍村緊抓遇龍河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綜合整治風貌提升契機,推出“五拆五清五建”(“五拆”包括拆除違法建筑、廢棄欄圈、廢棄圍牆、亂搭亂蓋、違法廣告﹔“五清”包括清理鄉村道路、門前屋后、田園果園、溝渠河道和污水垃圾﹔“五建”是指建統一風貌、鄉村道路、村屯綠化、五彩田園和長效機制)專項整治,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遇龍。同時,依托遇龍河、遇龍橋、公共服務中心平台、文化廣場等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體活動和節慶活動,如舉辦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和新中國成立72周年巨龍巡游活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演出活動、“書畫遇龍”寫生活動、遇龍河竹筏漂流節。成功舉辦陽朔縣第一屆、第二屆遇龍河竹筏漂游節,持續打造“夢幻遇龍·竹筏漂游”品牌,每年到遇龍河旅游的游客量高達60萬人以上,全力打造“旅游+產業+生態+文化”四位一體的鄉村旅游發展新格局。
遇龍河漂游。
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助農增收。一產突出發展柑橘苗木主導產業。全村種植苗木花卉1000畝,種植柑橘超3000畝,年產量超6000噸,確保村民穩定增收。二產突出發展金桔加工產業。以遇龍金丹產業示范園和遇龍河柑橘產業核心示范區為依托,提升柑橘產業化規模經營和標准化生產水平,開發金桔干片、金桔蜜餞、金桔酥糖系列游客喜愛的伴手禮,開辟村民創收路徑。三產突出發展休閑旅游產業。依托遇龍河國家級度假區資源優勢,發展竹筏漂流水上游、民俗文化體驗游、快樂騎行徒步游等休閑項目,帶動沿線民宿、餐館、商店等服務行業發展。著力打造“夢幻遇龍·竹筏漂游”品牌,切實提升遇龍河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知名度和美譽度,打造了“一產優、二產強、三產興”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遇龍河夕照。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助力鄉村振興。遇龍村成立7個經濟合作社,在實現農民土地流轉的同時,每年為村級集體經濟增收40萬元以上。遇龍河景區公司每年按人口和土地分給村民旅游分紅,2020年遇龍河旅游分紅達449萬元,2021年遇龍河旅游分紅達204萬元。村級經濟合作社項目——遇龍庄,2017年與村民簽訂土地流轉合同,總計流轉180畝土地,涉及100戶400人,前五年固定拿出20萬元按流轉土地佔比分給村民,第六年開始拿出盈利額的20%按流轉土地佔比分給村民,流轉土地的村民除分紅外還有土地租金收入,租金每五年增長一次。遇龍庄通過不斷挖掘地方特色資源,將中小學的研學教育實踐與紅色文化、生態文旅、綠色休閑等產業有機結合,探索“研學+”發展新模式,融入農耕體驗、紅色教育、自然生態三大課程打造研學營地,推動研學教育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
鄉村道路。
探索鄉村振興發展新模式。遇龍村2022年成立桂林市首個村級鄉村振興發展促進會——遇龍鄉村振興發展促進會。遇龍鄉村振興發展促進會是由遇龍村自發組織成立的協會,由58名遇龍村籍能人代表組成,設會長1名,由村書記擔任,設副會長6名、理事12名,由各自然村村長、管片干部、鄉賢能人、協會會長等擔任,初步設立秘書組、宣傳組、聯絡組、后勤組、財務組5個組織機構,后續擬加設綜治維穩組、民情調查組等機構,另外特聘了40名在外發展較好、社會影響力大的能人組成顧問團,為遇龍村的鄉村振興事業出謀劃策。遇龍鄉村振興發展促進會致力於統一村民思想,擬定土地整合方案,綜合考慮促進會、土地所有者、村民三方利益,擬定運營模式為:土地所有者與促進會簽訂土地使用協議書,由促進會和政府統一招商,未招到商的土地仍歸土地所有者使用,招商成功后土地所有者停止使用,土地將由促進會規劃使用,所得盈利按照協議比例分給促進會、土地所有者及簽訂土地整合協議的村民。
來源:自治區黨委農辦、桂林市陽朔縣黨委農辦、廣西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