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凌雲縣供銷社:構建“縣基一體化”管理機制 提升為農服務綜合實力

近年來,凌雲縣供銷社緊緊圍繞“三農”工作大局,大力推行“縣基一體化”治理新機制,激發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努力提升為農服務綜合實力。
推行“縣基一體化”,創新供銷社治理機制。一是健全“三會制度”。完善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制度,理順理事會和監事會職責。二是優化機關指導職能。新增電商物流、農村金融、農副產品購銷等服務職能,鞏固和發展領辦創辦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及“農合聯”等為農服務職能,恢復生產資料和日用消費品供銷服務功能。建立合作經濟組織特色的用人機制。三是推行“縣基一體化”管理新機制。成立社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建立重大事項向理事會報告制度。構建“社有資產管理委員會+社有資產管理公司+財會集中核算中心”的資產管理體系,將納入“縣基一體化”管理的基層社和社有企業的“人、財、物”統一交由縣供銷社理事會管理。
創新職能作用,激發供銷社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一是資產管理委員會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對社有資產的監管,由資產管理公司負責整合盤活基層社和社有企業資產。二是做實縣聯社合作發展基金,申請縣級財政資金和提取20%社有資產收益資金,設立供銷社合作發展基金,統籌用於基層社改造和供銷合作事業發展。目前,利用合作發展資金150萬元開展農產品銷售,200萬元建設伶站鄉供銷社綜合服務站。三是創新設立村級“三農服務室”,開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試點,探索“信用金融+小農戶+現代農業”綜合發展的鄉村產業閉合模式,打通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裡”。
深化改革發展,拓寬供銷合作社經營服務領域。一是拓展農業社會化綜合服務,合作開展白毫茶、桑葉、油茶等土地托管業務,年農業社會化服務3萬畝次,土地托管0.7萬畝。二是承接政府委托服務,組織和參與農特產品行銷全國活動,打造 “凌雲白毫”“凌雲烏雞”等地標產品、綠色產品名特優品牌。三是承接全縣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辦公用品等政府採購服務,年銷售額500萬元以上。四是承擔種子、化肥、農藥、糧油等淡季儲備,適時負責應急救災物資儲備任務。五是構建農村物流配送體系。提升冷鏈物流倉儲配送中心、超市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縣有中心,全部8個鄉鎮有綜合超市,村級成立村供銷社和村級服務社103個,還利用電商公司與第三方企業進行資源整合合作,打通農產品上行和工業品下行物流通道“最后一公裡”。六是狠抓項目建設,推動基層社改造和社有企業資產升值增效。整合投入500萬元建設伶站瑤族鄉供銷社綜合服務站項目,申請上級綜改資金30萬元和縣財政資金18.5萬元建設朝裡瑤族鄉供銷社綜合服務站,實現鄉鎮基層社全覆蓋。招商引資5700萬元合作開發建設凌雲縣供銷社茶葉市場整體改造項目,對優化全縣商貿環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申請扶貧財政資金1983.42萬元建設凌雲縣供銷社冷鏈物流倉儲配送中心項目,與第三方企業進行資源整合合作,每個村集體將獲得穩定經濟收入1萬元以上,可吸納50人以上貧困人口就業。
通過“縣基一體化”治理新機制,全縣供銷社系統組織體系得到創新發展,在提高服務“三農”網點覆蓋、構建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拓展助農增收空間、實現從單純流通服務向農業綜合服務拓展方面取得新成效,全面提升供銷社為農服務綜合實力。(陳思林)
來源:百色市供銷合作社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