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聚焦2022年鄉村振興·廣西>>廣西自然資源系統助力鄉村振興展播

全域土地整治助力少數民族鄉村美麗“蝶變”

2022年08月26日16:55 |
小字號

實施“旱改水”后永仁村試種的水稻長勢喜人

實施“旱改水”后永仁村試種的水稻長勢喜人

小青瓦、坡屋頂、花格窗……一座座別致的小樓房韻味十足、錯落有致藏身青山環抱間,與穿流而過的刁江碧水構成了一幅山青、村淨、水美、民富的美麗鄉村畫卷。這是廣西地礦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地建集團)在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永仁村開展全域土地整治項目半年后的場景。全域土地整治項目完成后,當地長期存在的村屯空間布局無序化、耕地碎片化、資源利用低效化的問題將得到徹底解決,永仁村也因項目的實施而“蝶變”成為既能看得見青山、望得見綠水、留得住鄉愁,又能實現產業興旺和生活富裕的美麗少數民族鄉村。

為少數民族鄉村振興籌措急需資金

“天上瑤池,地上河池。”都安瑤族自治縣(以下簡稱都安縣)位於廣西中部偏西、河池市南部,是中國布努瑤主要聚居地、密洛陀文化傳承地,少數民族人口佔95.87%,其中瑤族人口佔23%,是全國成立最早、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自治縣之一,也是石山面積最多的瑤族自治縣,素有“九分石頭一分土”之稱。永仁村就位於都安縣境內,青山環繞、綠水蕩漾。然而,永仁村丘陵山地的地形條件,土地資源十分有限,耕地以旱地為主且布局不規則和過於分散,極大限制了當地的發展。

實施“旱改水”后永仁村試種的水稻長勢喜人

實施“旱改水”后永仁村試種的水稻長勢喜人

2020年,廣西印發《關於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助推鄉村振興的意見》,明確按照節約集約、高效利用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的要求,集中連片改良提升農田,優化農用地、農村建設用地、生態用地結構布局,提升農村生態功能。自治區地礦局搶抓機遇,充分發揮地建集團長期以來進軍土地整治領域,先后承擔了廣西第一個土地整治項目“南寧武鳴雙橋土地整治”,承攬百色田林縣橋馬片區土地整治精准扶貧工程,承擔來賓市、南寧市武鳴區、崇左市扶綏縣“旱改水”等項目積累下的豐富經驗,積極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出謀獻策,依靠地質科技力量,助推河池市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為抓手,打造都安縣板嶺鄉永仁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項目,盤活村庄建設用地,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格局,促進耕地保護和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都安縣作為廣西20個全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之一,是鞏固拓展脫貧成果的重中之重,需要在鄉村全面振興中補齊短板。永仁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作為河池市首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也是該市推動鄉村振興試點項目,通過該項目的實施,獲得“旱改水”交易指標1000畝,耕地質量提高2個等級。按照目前交易指導價計算,預計可獲得交易資金1.64億元,為當地鄉村振興籌措急需資金。

繪就少數民族地區大美鄉村底色

走在整潔干淨的水泥村道上,永仁村黨支部書記何算高興地說,全域土地整治項目的實施,土地集中連片,農業生產可以實現機械化、規模化和標准化,種植效益明顯增加。村民不僅能拿到青苗補償費、土地租金等實實在在的好處,而且居住的環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足不出戶就能隨四季變換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全域土地整治讓山更青、村更淨、水更美

全域土地整治讓山更青、村更淨、水更美

據了解,地建集團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標要求,統籌推進耕地提質改造(旱改水),改善項目區農業生產條件,緩解耕地佔補壓力,建立互聯互通的道路網絡和較為完善的農業生產基礎設施。按照地建集團的設計規劃,永仁村全域土地整治項目實施后,以往村民房前屋后的空地通過生態化改造,建設“微田園”“微果園”“微菜園”,村民可以栽樹養花、種菜種瓜,形成“農戶房前有點田”的靚麗風景,一年四季瓜果飄香,春色滿園。地勢落差較大的坡地被順勢做成小梯田,與周邊經過改造覆綠的石山、坡地民居形成呼應,形成一個梯田景觀﹔高標准農田提升改造后,以往小塊分散的土地可以集中連片,旱地變良田,真正形成“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連片農業景觀帶。

項目負責人覃賦珅表示,通過一系列舉措,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為抓手,永仁村改田成景、改田連村、改田連水、改田連片,可以實現房前瓜果香,屋后田成畦,四季有風光,景景皆不同的大美鄉村畫面。

作為項目建設的另一項重要內容,永仁村全域土地整治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村企路江坡景”系統治理的理念,通過村庄整體規劃、升級屯內路網、補齊水利設施、升級垃圾轉運設施、農房風貌改造升級、“三清三拆”環境整治,發掘美麗經濟,串點連線成景,打造永仁村獨具詩畫田園風光特色的鄉村文旅理想田園村。

在地建集團的大力推動下,永仁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共開展農房風貌提升300戶、道路擴建2.6千米、人飲管道改造7.3千米、“三清三拆”、村屯集中養殖點建設、村庄亮化和污水處理工程等,開展核心區修建濱水生態步道約2.2千米,河道清理及兩岸邊坡整治工程約10千米。目前已完成農房風貌改造43棟、飲用水改造7.3千米、“三清三拆”拆除16處。

通過開展實施一系列升級改造工程,永仁村村容村貌得到了極大的改觀,基礎設施也日益完善。如今,走進永仁村,就可以看到一座座美麗的鄉村小院鱗次櫛比,穿村而過的刁江溪水潺潺,村舍碧水相映成趣。

“村裡環境變好了,前來考察洽談合作的企業絡繹不絕,村裡的集體經濟可以謀劃更多的項目,年輕人發展有了奔頭,在大城市打拼的人也陸續回鄉創業支援家鄉建設……”何算看著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帶來的顯著變化,由衷感到高興。“這裡成為了一方越來越有魅力的投資熱土。”

黨建引領,讓少數民族同胞嘗甜頭得實惠

永仁村全域土地整治項目的實施,得到了自治區地礦局的全力支持,自治區地礦局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建立了“為民辦實事示范點”,探索以“黨建+”模式,持續推進鄉村振興,真正為少數民族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自治區地礦局直屬機關黨委負責人介紹,“為民辦實事示范點”以永仁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為依托,以項目承建單位地建集團為發力點,積極發揮黨的引領作用、黨支部的堡壘作用、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把黨的領導嵌入項目開展各環節,依托野外臨時黨小組,推進黨史學習教育進鄉村、入田園。將黨小組打造成項目攻堅隊主心骨,以支部共建方式協調項目施工難題,推進了技術、人才、市場等方面的共享共建,實現了局、地工作相融合、相賦能、相促進,確保鄉村振興落實落地。

在深度融入當地鄉村振興工作中,地建集團全力推動實施1000畝“旱改水”土地平整,約9.931千米水土保持工程,修建生活污水處理設施5座、濱水步道2.11千米和親水景觀平台3座、垃圾處理站2座,開展農房風貌提升工程350戶,打造微菜園小景20處。通過推進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治和鄉村生態保護修復,逐步盤活永仁村建設用地,不斷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格局,促進耕地保護和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地建集團南寧分公司黨支部書記滕開周說,該項目建設之初就成立了臨時黨小組,通過組織引導項目部黨員和村民群眾學習黨的政策,開展支部共建等,及時研究解決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選派技術人員下沉鄉村基層,加強技術指導,為少數民族村民帶來新技術、新觀點,宣傳了相關法律法規和鄉村振興政策。在項目部附近開展學雷鋒做好事、“清潔鄉村”、關愛孤寡老人、留守兒童、困難群眾等活動。充分尊重群眾意願,合理使用村裡剩余勞動力,助力少數民族群眾就業增收,有序推進項目開展。

在“為民辦實事示范點”的統籌引領下,項目承建單位還緊扣“萬企興萬村”結對幫扶建立“1+1>2”發展模式,推進在資金、技術、項目、人才、市場等方面的共享、共建、互通、互促。截至11月底,永仁村全域土地整治項目已完成清表1078畝,格田平整916畝,田埂修筑3.3千米,溝渠完成澆筑1.2千米,防護擋土牆完成修筑75米,生產路路肩完成砌筑近0.3千米。一期項目配套工程已正式開工,目前排洪渠工程已完成開挖780米,完成漿砌石擋牆1200立方米。(杜小品 周家慶)

來源:廣西地礦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責編:龐冠華、葉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