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做好林下經濟鞏固拓展脫貧成果銜接鄉村振興新篇章

南寧,別稱綠城、邕城,擁有110.39萬公頃的林地,7147.8萬立方米的活立木蓄積量,2020年,全市森林覆蓋率48.78%。近年來,南寧市著力挖掘林業發展潛力,充分利用豐富的森林資源,通過政策扶持、特色推動、示范帶動、技術指導,多模式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種植、養殖、旅游等林下經濟產業模式,實現興林富民,助推鄉村振興。
目前全市林下經濟發展的模式主要有林藥模式(林下種植草珊瑚、金銀花、金花茶、兩面針等)、林禽模式(主要是林下養雞等)、林畜模式(林下養豬、牛、羊等)、林下產品採集加工模式(主要是藤芒編織及鬆脂、竹筍、野菜等的採集加工)、林下旅游模式(主要是森林人家、林下休閑游、林下精品景區游等)。2020年,全市林下經濟發展面積288萬畝,林下經濟產值達77.4億元,從事林下經濟農戶13.86萬戶,惠及林農72.54萬人,成為林業產業發展新亮點。
南寧金花小鎮俯瞰圖
積極謀劃,政策引導,推動林下經濟發展
南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林下經濟發展。2012年9月市委市政府印發《南寧市發展林下經濟工程實施方案》大力推進林下經濟發展,2018年3月出台了《南寧市關於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實施方案》,為林下經濟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各級財政加大對林下經濟項目的扶持力度,截至目前,全市累計爭取到國家級補助資金250萬元、自治區級專項扶持資金2492.73萬元,市財政設立專項資金累計投入2272.94萬元,扶持建立林下經濟示范項目93個,主要發展林下種植金花茶、雞血藤、草珊瑚,林下養雞、豬、羊、牛等,有效地帶動了全市林下經濟產業發展。2021年,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4部門印發《廣西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能力提升三年攻堅行動方案2021年實施計劃》,下達邕寧區林下種植中草藥項目補助資金120萬元,項目將建成無患子200畝、沉香100畝、肉桂200畝、種子育苗大棚4000平方、產品展示區100平方、滴灌設備,機耕道路2公裡和排水設施、擋土護坡等配套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為周邊村屯大力推廣規范化種植和高產栽培技術,提供優質高產種植技術培訓教學基地,充分調動林農種植的積極性,促進產業發展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為鄉村產業振興作出應有貢獻。
林下種植金花茶
創建基地,扶持龍頭,擴大產業發展規模
近年來,南寧把發展林下經濟與產業結構調整、農業綜合開發、美麗鄉村建設等有機結合,加快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建設。大力發展林藥、林茶、林禽、林菌、林產品採集、森林旅游等特色產業基地。推動林下經濟規模化、產業化發展。通過典型示范,推廣先進實用技術和發展模式。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和大戶發展林下經濟,把發展林下經濟與現代特色林業示范區相結合,打造一批品質優良、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示范基地。鼓勵企業、合作組織等在貧困地區建立基地,輻射帶動農民通過發展林下經濟致富。如經開區七彩七坡林下經濟產業現代化示范區深入挖掘林業產業加工及森林旅游價值,打造林下中草藥、林下花卉、林下蔬菜、林下養蜂和林下養雞等多種林下種養模式,並與廣西仙茱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設69畝的加工展示園區,獲得“第五批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森林康養林場”等稱號。
加快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建設
做優特色,細化品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積極推進林下經濟產品加工結構調整和升級改造,強化林下經濟產品精深加工技術研發、引進和推廣應用,提升加工產品核心競爭力,重點支持發展林下經濟產品精深加工企業,拓展以高附加值產品為核心的林下經濟產業鏈,形成種養、旅游、加工、銷售、技術一體,多業態融合的產業發展格局。如青秀區長塘鎮依托林下種植金花茶,建成金花茶產業示范區“金花小鎮”,以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森林康養醫養產業、特色休閑農業與全域旅游產業為核心,積極開展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工作,運用生物多樣性種植模式實現金花茶育種、種植、科研、加工、體驗式銷售的全產業鏈覆蓋,同時以金花茶為主題,打造“城市+鄉村+森林”三位一體康養醫養旅游綜合體,已研制金花茶丹酒、金花茶袋泡茶等產品。截至2021年10月,該公司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件,實用新型專利7件,大大提升了金花小鎮林下經濟產品的價值,使金花小鎮成為一張廣西區內特色鮮明的林下經濟產業品牌。
重視科研,強化支撐,提高林業科技含金量
一是支持企業加大對林下經濟發展的科技扶持和投入力度,加強適宜林下經濟發展的主導產品和優勢品種的推廣宣傳。2016年至今,共開展林業科技下鄉活動18次,共選派科技特派員46人。二是搭建企業、農民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平台,加大林下經濟新品種、新模式的研發、培育。三是加強林下經濟產品標准化建設,制定林下經濟模式適用的經濟技術規范、技術規程、評價體系和經濟統計體系,推動標准化生產。
健全服務,多元發展,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福祉“雙推進”
加快發展林業專業合作組織,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培育“龍頭企業+職業農民”的農村經濟組織模式,大量培育智能化小微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林場)、聯戶承包、股份合作等多元化的林下經濟經營組織,大力支持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組織的建設,發展社會中介組織和相關專業協會,提高農民發展林下經濟的組織化水平和抗風險能力。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運作模式,形成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帶動,千家萬戶農民共同參與的林下經濟發展局面,促進林下經濟規模化、集約化、組織化、產業化經營。
截至目前,全市現有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65家,以林下養羊、養雞、養豬及林下種植中草藥為主,流轉林地總面積達 5.75萬畝、入社總人數達3132人。以廣西源之源農業有限責任公司在青秀區長塘鎮長大村建設林下種植金花茶項目為例,共流轉土地7000畝,建成5500畝林下經濟示范區,帶動當地農戶通過林農土地入股、公司保價回收等合作方式參與項目經營,共帶動長塘鎮農戶911戶,解決群眾就業563余名,並培訓了一批種植和稼接金花茶的專業技術人員,給當地林農提供了一條致富路。
來源:南寧市林業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