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區百朋鎮懷洪村:做好村庄規劃 推進鄉村振興

案例概況
柳州市柳江區百朋鎮懷洪村,村域總面積1063.69公頃,轄10個自然屯,距鎮政府所在地約3公裡,交通便利。懷洪村山奇水秀、荷田萬畝,具有“中國美麗田園”的稱號,是首批自治區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和廣西休閑農業旅游示范點。規劃依托懷洪村特色資源和產業優勢,將其定位為特色保護類村庄。在規劃中,以懷洪村的資源稟賦為基礎,以村庄特色為核心,提出建設懷洪村“生態休閑農業+度假旅游服務業+生態種養業”的“荷藕+”產業鏈,將懷洪村建設成為鄉村休閑旅游產業與生態觀光農業融合發展,獨具荷花風情、環境優美、設施齊全、美麗宜居的幸福特色村和帶動周邊村庄發展的中心村。
懷洪村荷田風光
案例經驗與特色
在懷洪村村庄規劃和實施的過程中,探索出的做法和經驗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村民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以村庄規劃編制為契機,共同締造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振興新格局
本次規劃編制過程中,特別注重以村民為中心,並邀請各層級深度參與規劃編制。在村民層面,規劃編制前期,深入了解村民所面臨的現實問題、困難和需求,就鄉村規劃方向、設施選址等問題與鄉賢、能人座談交流,了解其對鄉村發展的建設性想法﹔同時與管理層面深入探討村庄產業、重大項目、規劃建設管理等重點問題。由此構建以村民為中心,各層級深度參與的村庄規劃編制體系,保証規劃既尊重村民意願又達到各方期望。
村民投工投勞積極參與村庄環境整治
同時,本次規劃編制過程中,編制主體在解決村民現實問題的同時也著意引導村民了解規劃、參與規劃、認同規劃、執行規劃。在駐村調研、征求意見、村民代表大會等各個環節,既注重對村民想法、意見的收集整理,也相應對村民進行規劃宣貫和說明,耐心向村民解釋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生態紅線保護、三清三拆等各種政策,將國土空間村庄規劃的編制作為增進村民、設計和監管單位相互溝通和交流的契機,實現村民主體與規劃編制主體的雙向交流和提升,共同締造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振興新格局。
通過規劃的編制與實施,懷洪村村民更積極地參與到了村庄的建設和治理中,村庄三清三拆工作得到了順利推進,村規民約得到村民認可和執行,村民的建設管理得到了規范,村庄治理水平顯著提高。
(二)依托資源稟賦,深挖村庄特色,將產業規劃落到實處,推動農村集體經濟振興
規劃根植於懷洪村千畝荷田和山水自然景觀資源的稟賦優勢,圍繞特色保護這一村庄類型,在確定“荷藕+”為主題的“農業+加工+旅游+文化”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定位和模式的基礎上,謀劃“一心、兩軸、兩區、七特”的產業發展格局,使產業布局和村庄特色緊緊相扣。同時,根據產業布局,為發展第一產業的區域規劃農田整治和生態修復項目,提升農用地種植效益和質量,為二三產業項目協調劃定建設用地或安排彈性建設用地指標,同時引入田園綜合體的理念,引導村集體合理利用產業政策,減少建設用地指標增加,提高農村土地經濟附加值。真正將村庄產業規劃落到實處,使村庄規劃能引導和服務於鄉村產業發展,為下一步實施農村土地流轉上市,推動農村集體經濟振興提供規劃支撐。
通過規劃的編制與實施,懷洪村下倫游客服務中心建成並投入使用,建房屯田園綜合體項目吸引來眾多游客,懷洪村“鄉約·藕遇”鄉村旅游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懷洪村農村集體經濟活力不斷增強,蓮花茶、蓮藕粉等特色農產品陸續推出,“荷藕+”產業鏈條不斷衍生,2020年,懷洪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10萬元。懷洪村產業興旺,農民生活富裕的美好藍圖正在逐步展現。
懷洪村生產的“荷藕+”特色農產品
(三)深入實踐“多規合一”規劃思想,科學劃定村庄全域國土空間布局和用地管控,協調項目建設與保護紅線的關系,助力鄉村高質量發展
規劃深入實踐黨中央“多規合一”的改革精神,協調銜接了《柳江區縣域鄉村建設規劃》《百朋鎮總體規劃》《百朋·蓮花特色小鎮規劃》《“鄉約·藕遇”田園綜合體總體規劃》等20余個規劃,將多部門、多層級項目和意圖整合到本次的國土空間村庄規劃之中,使國土空間土地用途的劃定能夠既滿足生態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面積不減少、質量不降低的要求,又兼顧村庄合理的產業項目和設施建設需求。
本次規劃用地調整后,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增加0.96公頃,生態保護紅線規模增加0.62公頃,用於鄉村產業發展的建設用地增加7.28公頃,人均鄉村建設用地指標節約14.19平方米/人,閑置鄉村建設用地盤活利用率6.93%,規劃鄉村產業發展、整治修復、設施建設等各類項目196項,體現了集約節約綠色發展的理念,促進鄉村向高質量發展模式轉變。
(四)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將村庄規劃與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深度銜接,構建山美、水美、田美、村美、景美的村域空間發展格局
規劃貫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一方面與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進行深度銜接,對局部劃定不實和確需調整的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進行正向優化﹔另一方面,根據三區三線的劃定和保護與利用的需求,劃定土地整合整治項目109.67公頃,低效園地與殘次林地改造項目63.98公頃,建設用地增減挂鉤項目5.06公頃等各類國土空間治理與生態修復項目范圍。
通過規劃的編制與實施,懷洪村高標准農田建設和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順利推進,懷洪村獨具魅力的山水自然風光和田園風貌得到了保護和提升,構建起懷洪村山美、水美、田美、村美、景美的村域空間發展格局。
懷洪村高標准農田建設實施效果
(五)兼顧需求與特色,完善村庄設施,提升鄉村風貌,讓村民享受生態宜居的高質量生活
在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的配套方面,規劃基於村民訴求和生活圈層分級配置體系,結合懷洪村的“荷藕+”特色產業發展定位,增設了鄉村騎行綠道、騎行服務站、鄉村旅游停車場、洗藕台等特色公共設施。在提升鄉村風貌方面,規劃在農房建設管控中融入體現荷花主題的設計元素,使鄉村建筑風貌凸顯地方特色﹔規劃在景觀環境設計引導中,圍繞“盛荷人家”“曲院清荷”等“一屯一特”特色主題,提出了“風過荷香溢,村靜雞犬聞”“青山碧樹紅花,小橋流水人家”等詩意化、特色化的景觀營造指引,通過詩意主題的營造和探索手繪規劃示意圖的方式,使規劃成果可以與鄉村旅游手繪地圖、形象宣傳等需求深度融合,為下一步鄉村旅游品牌的打造和宣傳推廣貢獻創意。
通過規劃的編制與實施,懷洪村的各項建設項目也按規劃優先得到資金支持從而加快推進,鄉村公廁、文體活動設施等公共及道路硬化、自行車道、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各村屯風貌改造取得顯著成效,村民逐步邁入高品質生活,向生態宜居的鄉村振興目標更進一步。
(六)探索剛性管控與彈性引導的結合點,融合編制、實施、監管等各環節需求,使村庄規劃更實用、好用、管用
本次在規劃編制時,著重針對村庄規劃編制—實施—監管一體化的實現路徑與相關部門和專家深入探討,嘗試將一些新的解決方案運用到規劃編制工作之中。本次規劃改變了原有村庄規劃不切實際的大拆大建和機械劃定新增宅基地的做法,對一些需要剛性管控的要素,特別是三區三線、宅基地面積、層數等提出嚴格管控的明確要求,對於一些可以選擇的內容,如具體新建宅基地位置、戶型、朝向,機動建設用地指標等提出彈性引導策略。同時,本次規劃堅持面向實施的原則,按照管什麼就批什麼的要求,對涉及規劃實施及管理過程中需要作為審批及管控依據的指標、內容進行明確規定,編制居民點建設導控圖則,使規劃成果切合規劃實施及管理的需求,為規劃的實施和管理提供實用、好用、管用的規劃依據。
實施成效
鄉村產業方面,村兩委積極推動懷洪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為村庄產業規劃的落地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通過“村集體+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由村集體領辦或者以土地、服務等形式參股專業合作社,通過企業的實體化運作,培育荷蓮產品生產、運輸、銷售產業鏈,構建村企合作、產業帶動發展格局,引領村民合作社參與“觀賞荷”養護項目建設,為下倫荷花景區建設提供場地出租服務和勞務用工服務助力全域旅游提檔升級。同時,引導群眾參與經營,讓群眾直接獲取勞動報酬,實現集體經濟和農民群眾“雙增收”。目前,柳江區首個村級“鄉村振興直播間”在百朋鎮懷洪村落地開播,目前已實現常態化直播,線上線下聯動,充分帶動百朋鎮特色農產品銷量提升。在旅游方面,百朋荷苑景區作為鄉約·藕遇自治區級田園綜合體建設核心區以及自治區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區(5A),目前百朋荷苑景區已升級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景區接待能力不斷增強,帶動了全域旅游的融合發展。柳江區以懷洪村為核心已連續成功舉辦了十屆荷花文化旅游節,節日期間接待游客100萬人次,年旅游收入達2億元,百朋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攀升,人民群眾“獲得感”不斷提升,村庄規劃促進鄉村產業興旺的成效顯著。
村庄建設方面,鄉鎮及村兩委根據規劃,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活動及三清三拆、扶貧攻堅等專項行動,綜合推進規劃實施。懷洪村村容環境得到顯著改善,得益於規劃編制及各級領導對規劃的重視。根據本次規劃成果的指導,村民們積極主動投入到違建拆除、環境整治、環保清潔的工作中,懷洪村的各項建設項目也按規劃優先得到資金支持從而加快推進,鄉村公廁、文體活動設施等公共及道路硬化、自行車道、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建房屯、可邱屯等村屯已率先完成風貌改造,田園綜合體建設初見成效,下倫屯南側的游客中心項目建成並投入使用。
鄉村治理方面,規劃編制過程中村兩委及村民參與規劃的積極性極高,規劃成果充分征求了村民意見,得到村民的表決同意。在規劃方案通過市局專家評審后,規劃主管部門、編制單位及村兩委通過各種方式對村民宣貫規劃方案內容,組織村民開會討論村規民約,簽字承諾遵守規劃及村規民約,村民的規劃意識得到提高。懷洪村的振興發展,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年輕的鄉賢能人回鄉創業,實現了鄉村人才振興的良性循環,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來源:柳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