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達 業興旺 山城昭平迎來美麗蛻變

山披新綠,駕車沿著蜿蜒的241國道行駛,桂江的氤氳水氣混合著沿路茶香,可以在沿河公路間放心深呼吸,感受氧吧的魅力,移步換景,舉目皆畫。近年來,桂東公路發展中心以堅持建設壯美公路為主導,用國道355、國道241等公路建設串聯馬江、走馬、黃姚等村鎮,將普通國省干線公路建設與農村公路、高速公路的規劃相融合,共享公路建設資源,助推構建全域旅游,將昭平縣的環境優勢、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
國道355線馬江大橋
路通達 連點成線實現“內聯外拓”
桂江上接漓江、下匯西江,昭平縣馬江鎮坐落中游,自小在馬江鎮生活的邱宗仁,在他的記憶裡,以前馬江鎮到昭平縣往來通行僅兩種方式。一是走浮橋。昭平縣桂江馬江浮橋於1999年3月18日建成,橋墩由32艘鐵船連接而成,橋面寬2.4米,總長度為270米,橫亙於江面。為了方便客貨渡船在江面上通行,浮橋還特意建造了一處高6.1米、寬12米的橋拱。浮橋隻能過行人和自行車、摩托車,且每年主汛期江水上漲時浮橋便要及時撤掉,否則可能會被洪水沖毀。二是乘車渡,連人帶車過渡,但需等夠4輛車以上方才開渡,兩岸往返一趟需20多分鐘,且晚上8點后就不開渡。兩種方式都有所限制,兩岸群眾出行極為不便。由於邱宗仁的父親總是往來在兩地做藥材生意,在年幼時,他總是期盼在桂江上修建一座跨江大橋,讓出行在外的父親能更早回家,而這也是馬江鎮居民的期望。
馬江鎮桂江大橋在群眾的期待中應運而生。2014年11月,桂東公路發展中心積極推進富裕至馬江、三合至馬江等工程項目建設,給大橋的施工提供有利條件,2020年10月1日,馬江桂江大橋建成通車,大橋位於馬江鎮信塘村內,全長598米,主跨長170米,橋面寬12米,東接馬江中學附近,西連桂江沿江二級路,讓邱宗仁兒時的夢想成為了現實。
“過去馬江鎮到昭平縣繞行需2小時車程,現在大橋建成后兩岸通達車程大大縮短。”桂東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大橋的建成,極大改善了省道201沿線馬江鎮、富羅鎮等鄉鎮六萬五千居民的交通出行條件。大橋同時還將國道355線、國道241線、省道201線‘三線成圓’,讓兩岸居住的昭平人民往來暢通無阻,同時也大大縮短了昭平縣到毗鄰的梧州市蒼梧縣的車程。這對於完善賀州公路網結構和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高區域普通公路通行能力和路網整體服務水平、帶動區域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馬江鎮桂江大橋通車只是昭平公路路網成型的一個縮影。“十四五”初期,昭平縣境內有二級公路212.785公裡,相比“十三五”初期新增了99.785公裡。2020年以來,桂東中心積極推進國道355線建設,國道241大中修工程完工,路況提質升級的同時配合昭平縣政府“一城三芯五軸線,提質提速創新局”的戰略布局,不斷改善公路通行條件,構建縣域一小時交通網。以昭平縣城為核心的交通經濟網正逐步成型,基本實現以昭平縣城為中心、高速公路為主干、二級公路為骨架,輻射各個鄉鎮、連接周邊市縣,形成層次分明、功能齊全、四通八達的區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全力打造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和聯通大西南的立體交通格局。
國道355線五將鎮古店路段
強特色 路路風景喚醒美麗資源
近年來,桂東公路發展中心所屬的昭平公路養護中心致力打造“一路一特色,路路是風景”的壯美公路,按照“公路+旅游”“公路+產業”“公路+民生”的思路,挖掘轄區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有機串聯起南山茶海、桂江漁業資源、黃姚古鎮5A級景區等旅游點,因地制宜、明確主題,打造特色鮮明的壯美公路。
國道241線:突出綠色旅游資源,打造豐富觀賞功能的生態公路。昭平縣山清水秀,風景秀美,昭平公路養護中心合理利用國道241線現有公路資源,串聯起將軍峰有機茶生態種植示范基地、走馬觀畫觀景帶等多個沿線分布的旅游景觀與美麗鄉村等節點。
國道355線:喚醒桂江產業資源,打造沿河濱水型公路。桂江河砂質佳價優,經由國道355線暢銷各處。該路線以帶動桂江沿河村鎮經濟發展為目的,以桂江水系為軸,以綠色蔥蘢為脈,全面提升公路質量,助推生態經濟發展,綠水青山與經濟同行,以壯美公路建設帶動美麗鄉村發展。
省道503線:連通紅色文化,打造“紅色旅游+民族風情”特色公路。近年來,昭平縣大力發展文旅產業,2021年,昭平縣旅游國內旅游游客人數949.15萬人次,消費117.32億元。該線路緊緊依托黃姚鎮山水人文景觀及中共廣西省工委舊址等紅色資源,創新應用“紅色旅游+體驗+生態+文化”的發展模式,帶動周邊鳳立壯族村等村鎮同步發展。2012年,位於省道503線鳳立村段大風坳隧道通車,2021年起昭平中心穩步推進大風坳隧道提質改造工程,全面檢測消防系統,處理滲水、裂縫等病害,更換機電設備,為提高群眾出行,帶動民族產業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
國道241線福行路段
業興旺 片片茶葉變成“金葉子”
山清水秀生態美,九山半水半分田。昭平縣位於桂東粵西結合地帶,素有“昭平不平”之名,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峰高霧瞭,土地肥沃,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孕育出品質優異的昭平名茶。
為了給茶葉運輸提供充足保障,在桂東公路發展中心的領導下,昭平中心始終堅持高質量養護和精細化管理,提高公路服務能力,通過不斷提升公路管養模式和服務水平,打好“建管養”組合拳,2021年,昭平公路PQI達88.32%,優良路率達89.85%,經昭平中心管養道路運銷各地的干茶就約1.8萬噸,產值達20億元,
從“行路難”到“出門樂”,一條條公路成為了“幸福路”“生態路”“致富路”,實現了昭平縣“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同頻共振,更有力服務了當地經濟發展,打通了昭平縣鄉村振興進出的“雙向道”,讓老百姓們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是看得見、摸得著的。
來源:桂東公路發展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