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欽州商貿學校:特色幫扶促增收 撐起村民致富路

根據欽州市組織部的安排,2021至今,廣西欽州商貿學校繼續作為欽州市幫扶單位定點幫扶浦北縣三合鎮新村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學校高度重視,積極作為,認真按照《自治區扶貧辦關於做好2021年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政策專題培訓的通知》精神,多次深入新村與村委干部、駐村工作隊員、脫貧戶及監測戶進行座談,了解新村的產業情況及勞動力情況,與村委一起為新村量身打造了大棚種植的產業規劃,並讓駐村隊員林全生老師持續跟進,經過半年多的建設,截至今年6月,大棚種植基地已為農戶發放工資25萬元,受益脫貧戶40戶,為新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在大棚蔬菜基地調研。
一、深入調研,熟悉情況
新村村委位於浦北縣三合鎮東部,地形以丘陵為主,距城鎮3公裡。全村共有村民1323戶,總人口為5368人,截至2022年5月23日,全村現有脫貧戶、監測戶205戶853人。其中,穩定脫貧戶178戶758人,監測戶27戶95人。監測戶中,脫貧不穩定戶14戶50人,邊緣易致貧戶9戶30人,突發嚴重困難戶4戶9人。經調研,學校了解到脫貧戶、監測戶人數較多,且青壯勞動力缺少,外出務工不現實。村集體經濟薄弱,農民收入不穩定,家門口就業難。在家門口發展村集體經濟、讓農民就近就業創收,成為防返貧、促增收的首選。
調研會現場。
二、多方聯動,制定方案
在前期調研基礎上,學校與其他幫扶單位、政府相關部門、村委干部、駐村隊員一起,針對新村的實際情況及地理優勢,制定了在走馬村建設大棚蔬菜基地的幫扶措施,確定了基地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由浦北縣金燦燦合作社經營,總投資450萬元,佔地200畝,建設現代大棚127個,主要種植辣椒、青瓜、苦瓜、豆角等,全年為農戶提供種植、護理、採摘、包裝等就業崗位,促進農民增收。
脫貧戶正在包裝蔬菜。
三、穩崗增收,效果突顯
大棚蔬菜基地的建成,已帶動群眾種植蔬菜600多畝,每年蔬菜產量達300萬斤,年收入預計達到700多萬元。這些蔬菜遠銷川渝湘等地。整個大棚蔬菜基地可以給村集體經濟收入每年增加12萬元以上,同時可常年為新村村委及周邊農戶提供就近就業機會,收獲時節最多每天可提供200多個採摘、包裝崗位。截至6月,金燦燦合作社發放工資25萬元,受益脫貧戶40戶。40多歲的脫貧戶陶傳友說:“如今,村裡建的大棚,冬天可保暖,夏天可降溫,再也不怕風吹雨打,以后不再出去務工了,就在家門口就業,既可照顧家裡人,也有穩定的收入。”
學校也積極擔當起新村大棚蔬菜銷售的推廣員,在6月1日舉辦的廣西供銷大集進校園活動中,專門開設新村蔬菜展銷區,動員廣大師生員工參與消費扶貧,助力實現農民增收與消費提質良性循環。活動當天,參與消費幫扶近1500人,累計實現銷售金額5萬余元,助力了基地的建設,也進一步鞏固拓展了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大棚蔬菜基地的建成,調動了脫貧戶、監測戶的就業積極性,在家門口就能實現穩定就業、有效增收。思想也從‘要我干’到‘我要干’轉變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望了。”新村村支書蘇世傳喜笑顏開地說。
四、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學校將與縣、鄉政府、農業農村局、企業、村委等部門通力合作,在改善大棚設施、提高蔬菜生產量、拓寬蔬菜銷量、提升“棚農”效益上想辦法、找路子,深入開展助農增收活動,為新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繼續努力。
來源:廣西欽州商貿學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