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用“新”打造產業 助力鄉村振興

“我一年的工資還比不上她牛場的一堆牛糞值錢!”林植站在王飛朝的牛場邊調侃自己,“去年,她家牛場僅牛糞就賣了近二十萬元,賣牛賺了近100萬元。”
林植是廣西上思縣農業農村局高級獸醫師,讓他“心有不甘”的王老板,是縣裡鼎鼎有名的“牛人”。她年近中年,一位普普通通的山村婦女,變身全縣聞名的養牛達人,這得要從防城港市在鄉村振興中進一步解放思想、因地制宜,用“新”挖潛,用“新”服務,催生出一批“新”產業說起。
蔗糖產業是上思縣的支柱產業。每年砍蔗后,蔗農為了省事,蔗葉要麼燒掉,要麼清出蔗地,任其爛掉。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后,上思開始盯上了蔗農視為廢物的蔗葉,大力發展蔗葉養牛產業。
上思縣肉牛養殖產業迅猛發展,目前全縣養殖肉牛近4.2萬頭。林植與王飛朝保守算賬,每頭成牛銷售收入1.8萬元,純利至少7000元。林植說,全縣每年產鮮蔗葉近49.5萬噸,可養牛7萬多頭。如加上賣蔗葉和賣牛糞的錢,蔗葉養牛產業年產值可達13億多元。
隨著鋼鐵、生態鋁等一大批臨港工業的建成投產,防城港市一些鄰港村開始做起了“以小搏大”“傍大款”的文章,以勞務輸出推動鄉村振興。
港口區光坡鎮新興村離盛隆冶金等大型企業較近,村兩委為了發揮好近水樓台的優勢,定期開會分析各大企業當前的勞務需求形勢,分析崗位特點,做到輸出有的放矢。此外,他們還深入各大企業,對接崗位,了解企業人力所需,並有針對性地開展各種技能培訓。目前,新興村有600多名村民就近就業,每人每年工資收入五六萬元。
新興村“傍大款”的新招遠不止於此。該村還與其他兄弟村合作投資100萬元,選擇在工業集中區建設大型市場綜合體,市場裡的鋪面優先租給村裡的脫貧戶和家庭困難戶,業主聘請員工本村村民優先,有效鞏固了脫貧成果。
像這樣的“跨村合作”,在防城港鄉村振興中已然成了一個新亮點。
防城區華石鎮華石村是防城港市的“菜籃子”,蔬菜公司和村民靠種植蔬菜賺了不少錢。為了做好“菜”,該村與鄰村共同投資250萬元,建起了一個室內面積達1500多平方米的蔬菜分揀中心,年租金20萬元。中心的建設不僅給兩村村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還壯大了兩村的集體經濟。
海鴨蛋是防城港市的名牌,港口區光坡鎮欄沖村兩委別出心裁,“借鴨養雞”打造“海雞蛋”品牌,把蚝蠣殼打成粉,與蝦皮、海紅米糖、玉米等有當地特色的原材料混合配比成營養雞飼料,改善雞蛋口感,提升營養,達到放養雞產的蛋一樣的品質。
目前,該村4000多平方米的養殖廠房已經建成,投產在即。該廠生產的鮮雞蛋統一由村辦企業負責代理銷售,每天銷售雞蛋將達28000元。村裡在廠房上每年可以分紅6%,大部分脫貧戶可在養雞場上班,增加一筆勞務收入。
來源:防城港市鄉村振興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