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聚焦2022年鄉村振興·廣西

恭城瑤鄉立足本地優勢 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2022年08月10日15:50 |
小字號

恭城瑤族自治縣平安鎮橋頭村村民自建巡查隊日常巡查。
恭城瑤族自治縣平安鎮橋頭村村民自建巡查隊日常巡查。

青磚琉璃瓦、仿古路燈、小格柵窗……一棟棟富有瑤族風情的房屋簡潔而不失大方。水泥硬化路連接著村庄的每家每戶。沿著村道往裡走,穿過幾間復古泥磚房,來到了一間農家民宿。“10年前我嫁過來的時候,村民雜物亂堆亂放,村民的房屋也是亂七八糟,一到下雨天污水橫流,道路泥濘。”老板娘邱雲敏站在店門口看著今日的美麗家園對比著橋頭村往昔的場景。

恭城瑤族自治縣橋頭村共1171戶4830人,由於橋頭和蟠龍兩個自然村長期存在林地糾紛,村民間關系也不融洽。2019該縣將兩個自然村重新組建新的“健康文化村”,對村容村貌進行大整治,污水管全部埋入地下,水泥硬化路入村入戶,垃圾也進行了清運。重組之后的村“兩委”班子創新工作思路,以“黨建引領·兩示范一模式”(打造道德自治示范村、健康文化示范村,“三心三治一守”鄉村治理恭城模式)為載體,積極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路徑。橋頭村一改昔日“低、矮、臟、亂”的狀況,文明禮貌、尊老愛幼、助人為樂等美德蔚然成風。美了村庄,淨化了村民的心靈,繪就了一幅“產業興旺村庄美、生態宜居環境美、鄉風文明人文美、治理有效和諧美、生活富裕幸福美”的鄉村振興美麗新畫卷。近年來,橋頭村先后榮獲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單位、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自治區五星級村民委員會、自治區衛生村、自治區五星級黨組織等多項榮譽。

看到村裡的變化,在廣東打工的邱雲敏毅然決定回鄉創業。“來我們這裡旅游的大部分是廣東、柳州、賀州一帶的游客,他們乘坐高鐵,出了站5分鐘就能到我們村,喝喝油茶,呼吸新鮮空氣,享受鄉村的‘慢生活’,他們都說我們這裡是‘康養勝地’。”邱雲敏說。她能如願吃上旅游飯,全靠鄉風文明建設的東風。

在該縣的另一個小村庄有著“中國十大魅力鄉村”的蓮花鎮紅岩村,50出頭的朱明成正在自家的小院收拾,修整以待9月份接待游客。紅岩村在90年代初期通過種植月柿走上了產業振興之路。2003年,通過月柿富裕起來的村民跳出“種果—賣果”的傳統農業模式,依托自身的自然風光與月柿產業,大力發展農家樂旅游,有規劃地開展紅岩新村建設。每年秋季,紅彤彤的月柿挂枝頭,區內外的游客紛至沓來,賞景打卡,品嘗農家菜肴,獨享鄉村休閑一刻。據了解,目前該村已建成獨具特色的花園式小別墅85棟,開辦了50多家農家樂餐館,每年接待游客約20萬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均已超過2萬元。昔日的邊遠小山村實現了旅游富民的跨越,成為了后發展欠發達地區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典范。還先后榮獲“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中國十大魅力鄉村”“全國文明村”等多個榮譽稱號。

橋頭村、紅岩村是恭城瑤族自治縣鄉村振興的縮影,瑤鄉人民立足鄉村優勢,群策群力謀發展,正朝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戰略目標闊步前行。(李茂香)

來源:恭城瑤族自治縣融媒體中心

紅岩村村貌。
紅岩村村貌。
(責編:許藎文、葉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