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桂林商貿旅游技工學校:堅守鄉村振興第一線的桂商人

韋寧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供銷合作聯社下屬院校——廣桂林商貿旅游技工學校培訓中心的一名干事。根據組織選派,2021年4月,他放棄大城市優越的生活條件,來到了右江區汪甸瑤族鄉沙洪村擔任駐村工作隊員。
沙洪村是位於百色市右江區汪甸瑤族鄉西北部的一個小村庄,距離百色城區50多公裡,全村轄11個屯16個村民小組,居住有漢、壯、瑤3個民族,總人口364戶1604人,全村土地面積共4.32萬畝。
沙洪村主要種植八角、油茶、甘蔗、生姜等經濟作物,因地處高山地帶,交通不便,種植的許多特色農產品銷售比較困難,曾經是一個深度貧困村。雖然曾是貧困村,但這裡的村民憑借著一股不服輸的韌勁和國家的幫扶政策順利脫貧出列。
如今,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沙洪村成了鄉村振興的前沿陣地。走進沙洪村,迎面而來的,是繞村而過的清澈溪流、漫山遍野的青翠樹木、干淨整潔的農家小院……整個村子煥然一新,一片生機盎然。工作隊駐村以來,按照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積極探索,科學謀劃,全力助推沙洪村的鄉村振興工作打開新局面。
組織黨員清理道路塌方。
為民辦實事,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作為曾經的貧困村,沙洪村的基礎設施條件並不優越,停水停電更是家常便飯。五六月的雨季,暴雨之后往往會因山石落下形成塌方,不僅給群眾的出行帶來不便,更產生了極大的安全隱患。每到這種時候,韋寧總會和第一書記一同,組織黨員們第一時間清理道路塌方,確保群眾的交通安全問題。而雨后河流漲水,他們又立刻前往大水淹沒道路的地方拉起警戒線,輪流值守,提醒群眾減速慢行。
作為駐村工作隊員,了解群眾情況,摸清底數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無論是烈日炎炎,還是數九寒天,總能見到韋寧的身影穿行在崎嶇的山路間,挨家挨戶地探訪村民們的生活情況,與村民拉家常、交朋友,聽群眾說真話、說實話。在入戶走訪期間,他了解到巴上屯的李貴進戶,晚年喪子,隻剩兩個老人家與孫子相依為命,收入基本上隻能依靠種植少量油茶、玉米和政策兜底,生活條件十分困難。他立刻按照程序,將李貴進納入突發嚴重困難監測戶,並為其申請產業獎補1600元等各種符合條件的相關政策補助。今年的雨季暴雨連連,李貴進種植的玉米也被吹倒,而在務農時,他的兩根手指也不慎被鐮刀割傷,一連串的變故,無疑是給他本就困難的生活雪上加霜。得知這一消息,他和第一書記馬上實地查看受災情況,幫他辦理了洪澇災害臨時救助,並聯系保險公司。
而對於手指的受傷,韋寧又手把手地指導他辦理醫保報銷手續。當老人熱淚盈眶地握住他的手,邀請他去家裡吃飯時,他隻覺得,這一切的付出都有了回報。
實地查看李貴進戶受災情況。
發展村級產業,建強村集體經濟
根據沙洪村當地風俗,逢年過節的時候,群眾總會制作米粉或者糍粑來慶祝。然而,村裡沒有加工機械,很多村民為了制作米粉,要跑到幾十公裡外的隔壁鄉鎮。發現了這一情況,韋寧和第一書記走遍了周邊地區,進行市場調研、方案撰寫、設備採購與調試……
在他們的一番努力下,沙洪村的集體經濟產業——村級米粉加工點成功建立,不僅大大降低了村民們制作米粉糍粑的成本,更為村集體經濟創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調試米粉加工設備。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篤行方顯珍貴。鄉村振興工作不僅在於波瀾壯闊的豐功偉績,更在於細水長流潤物無聲的點點滴滴。以夢為馬,砥礪前行,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韋寧也將繼續像千千萬萬個奮斗在前線的戰士們一樣,用壯志和決心書寫鄉村振興的壯美篇章。
來源:廣西桂林商貿旅游技工學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