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梧:路茶融合激活“綠色產業經濟”

![]() |
村民在採茶 |
近年來,梧州市蒼梧縣依托國道355線布局把六堡茶作為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打造梧州市六堡茶產業“半壁江山”。
修建一條公路,帶動一方產業。2020年9月,國道355線梨埠至馬江段二級公路的建成通車,激活了沉寂多年的六堡茶資源、生態旅游資源、人文風情資源等,成為蒼梧縣的鄉村振興路、人民群眾邁上富裕的產業路、幸福路。如今,六堡茶產業已經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形成了路茶融合,路暢民富的和諧格局。
千裡坦途 鋪就小鎮發展“新車道”
“2022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研究結果顯示,“梧州六堡茶”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高達37.64億元,並獲評為“2022中國茶葉最具品牌傳播力品牌”。隨著六堡茶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交通的通暢和便利也變得越發重要。
自國道355線建成通車后,平坦寬闊的道路,成功激活了六堡茶這座“綠色金礦”,新開發茶園種植4萬畝左右,有獅子山茶園、順沖茶園等多個千畝茶園。在這短短幾年的時間裡,吸引了大量企業和商人前來投資建廠,其中,北方茶商趙玉光開啟了六堡茶的生產-加工-倉儲-銷售一條龍經營模式,建立了北方第一個茶倉,倉儲達30多噸。目前,他所經營的茶廠種茶面積1000余畝,現已著手申請“中國黑茶第一個后發酵基地”專利,並計劃擴大種植面積2000到5000畝。
致富有產業,增收有門路,昔日荒山變茶山,茶產業的發展給沿線村民帶來了家門口就業穩穩的幸福,也為小康生活鋪上暖心底色。
長路放歌 奏響茶旅融合“新樂章”
目前,依托國道355線打造出來了一條觀光旅游帶,並利用當地豐富的山林、淡水資源,以“茶+康養+旅游”模式,大大推動了茶產業與生態鄉村、健康養生及文化旅游建設融合發展。
蒼梧縣將旅游體驗融入茶產業的各個環節,推出了集茶文化體驗、茶船古道文化體驗等主題豐富、形式新穎的茶旅融合體驗產品。景區都在國道355沿線,國道開通后,游客可直接將車開到景區,現在,這裡已成為獨具特色的網紅旅游“打卡點”,省內外游客紛至沓來。據了解,去年六堡茶生態旅游區共接待游客200萬人次,產值約10億元,其中,僅到六堡鎮大中村的游客達到每天3000-5000人次,旺季時山庄民宿客房全部訂滿。
此外,六堡鎮以特色小鎮建設為契機,建設特色茶街、特色民宿、綠色觀光茶園等,形成大中村—塘平村—四柳村—山坪村為代表的“百裡茶廊”黨建促鄉村振興示范帶,帶動了茶企增效,茶農增收。在以茶促旅、以旅章文,茶旅融合發展上“跑”出加速度,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大道如虹 締造民族團結“新碩果”
歷史上,六堡茶沿著著名的“茶船古道”,通過船隻運輸,將茶葉遠銷華南沿海和東南亞,是民族友好、交融的象征和載體。看今朝,國道355線公路猶如游動的“金線”,將少數民族地區編織進全面小康的幸福中,茶船古道再出發,從水路運輸轉到了公路上來。
六堡鎮山坪村是瑤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地,近年來,當地緊緊圍繞瑤族特色文化及村裡傳承下來的六堡茶傳統制茶工藝,推動茶產業發展,當地農戶和瑤族同胞靠種六堡茶擺脫貧困走上致富路。
據介紹,近年來,在黨的民族政策關懷下,六堡鎮瑤族同胞和其他民族群眾互幫互助,乘著這股春風,與深圳水體集團共同合作,開發原生態農業旅游度假的六堡瑤鄉田園綜合體,拉開山坪村鄉村振興發展的序幕。 2016年,山坪村依靠種植和加工六堡茶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2021年,山坪村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12000多元。同時,得益便利的交通,六堡鎮擴大了少數民族地區“朋友圈”,串聯起多民族多彩生活,成為奔向小康路上的一道靚麗風景。(黃日麗)
來源:桂東公路發展中心
![]() |
G355梨埠至馬江二級路 |
![]() |
蒼梧縣在G355沿線啟動10萬畝茶園種植大會戰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