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聚焦2022年鄉村振興·廣西>>廣西稅務助力2022年鄉村振興展播

打造甜蜜事業  助力鄉村振興

2022年08月05日10:13 |
小字號

何良協助村民抬蜂箱
何良協助村民抬蜂箱

近年來,國家稅務總局蒙山縣稅務局駐村第一書記何良同志扎根鄉村一線,深入長坪瑤族鄉長坪村開展鄉村振興工作,通過抓實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幫助瑤族同胞們走好養蜂增收路。2021年,長坪村合計養蜂470箱,同比增加了120箱,經濟產值達45萬元以上,全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25萬元,人均純收入從2020年的6800元提高到了8500元,鄉村振興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從漢豪鄉大車村到漢豪鄉金垌村,再到長坪瑤族鄉長坪村,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這已經是國家稅務總局蒙山縣稅務局駐村第一書記何良同志在鄉村一線工作的第6年頭了。2017年,在何良的帶領下,大車村通過發展特色產業,種植夏威夷果,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2021年,何良再次接過鄉村振興這一“接力棒”,深入長坪村開展鄉村振興工作。

堅持黨建引領 為民服務“實”起來

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是群眾的主心骨。

“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支部”是何良長久以來的理念,抓實建強基層黨組織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自何良到長坪村開展鄉村振興工作以來,他積極指導村黨支部建立健全黨支部職責、黨員議事等各項管理機制,大力推進黨支部工作規范化,並組織村黨支部定期開展“三會一課”活動,不斷提高黨員的理論知識水平,提升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同時,認真配合協助鄉鎮黨委做好村級組織班子的配齊配強工作。根據村級黨組織換屆工作需要,配合村委會著重從返鄉創業青年、黨員帶富能人等優秀人才群體中選出優秀村級后備干部,著力打造一支業務過硬、紀律過硬、作風過硬的基層黨員隊伍。積極推進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標准化建設,爭取配合縣委組織部專項資金對村委會辦公樓進行修繕升級,並向后盾單位申請經費12.5萬元建成村集體經濟土特產展銷館,為推動村集體經濟大力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進一步提升了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同是蒙山縣稅務局的駐村隊員莫釗說:“何書記想法多,工作有干勁,跟著他干,我也更有動力了。”

強引領,促銜接。何良把建強基層黨組織同鞏固拓寬脫貧攻堅工作有機結合,團結帶領瑤族同胞們走出了一條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創新路。

發展甜蜜事業,讓特色產業“亮”起來 

“冬蜜全部賣完啦!”2021年冬,何良收到了長坪村脫貧戶陸中連傳來的好消息。正值冬蜜上市,何良在微信群幫陸中連賣起了蜂蜜,短短幾天,300多斤蜂蜜就銷售一空了。

長坪村坐落於國家4A級景區廣西蒙山縣長坪瑤族鄉“水韻瑤寨”內,群山環繞,依山傍水,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讓這裡成為了養蜂的最佳選址地。

為了幫助瑤族同胞們走好養蜂增收路,一年來,何良奔走於全村14個村民小組,入戶了解脫貧戶的生產生活情況,宣傳產業扶持政策,鼓勵脫貧戶繼續通過養蜂增收,利用好本地生態資源,打造蜂蜜“甜蜜”特色產業。對積極性不高的村民,何良多次主動上門,從“養殖+補貼”模式,到技術培訓,再到銷售渠道,何良都仔細解讀,耐心推薦,他還幫大家算成本,估收益,鄉親們還可以隨時到村裡的專業合作社咨詢養殖技術,了解產品銷路。

陸中連就是聽了何良的建議,增加了養殖箱數,目前共有蜂蜜47箱,年產冬蜜310斤。他不禁感嘆:“現在對幫扶政策的需求變少了,但家裡的收入反而變多了,2021年賣冬蜜一共掙了3萬多元,還獲得了擴大規模養殖補貼4500元。”

在長坪村,像陸中連一家,通過養蜂增收的脫貧戶還有很多,龔立文也是聽了何良的建議,擴大了養殖規模。2021年,龔立文共有蜜蜂36箱,年產冬蜜285斤,掙了近3萬元,一家人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甜蜜,越來越有奔頭。龔立文說:“何良多次上門宣傳動員,消除了我的后顧之憂,收蜜時節,何良還幫忙找銷路,有鄉村振興的好政策,今年我更有信心和底氣擴大養殖規模了。”

產業興,村子旺。何良通過發展特色農業產業,長坪村有了接續努力和奮斗的新目標,瑤胞們的日子也有了新的起點和新的奔頭。

營造甜蜜氛圍,讓銷售渠道“活”起來

每到春暖花開,長坪村一步一景,風景如畫,總能迎來一大批游客前往打卡拍照,位於景區內的長坪村農產品生態展銷館的生意也越來越紅火。

為持續拓寬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長坪瑤族鄉黨委政府積極探索“黨支部+合作社+企業+農戶”發展模式,構建直播銷售平台,廣泛開展“書記帶貨”行動。

在長坪村村集體經濟土特產展銷館建成后,何良在推介特色農產品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展館內,何良當起了導購員,忙著向游客介紹村民們寄賣在展銷館內的蜂蜜、香菇、靈芝等特色農產品﹔在展館外,何良當起了“帶貨王”,他充分利用農村電商、直播帶貨等方式,積極打造以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為主要抓手的銷售新渠道,切實解決了特色農產品下山出村的“最先一公裡”,幫助全村越來越多農產品走出“大山”。

對何良來說,全村每個品種的農產品都能如數家珍,在他看來,農產品能適銷對路是他最開心的事,何良說:“以前銷售渠道單一,現在經過多方聯系,通過線上+線下銷售模式,一下子就打開了銷路,農產品不愁銷路,大家開心,我也開心。”

據統計,2021年,長坪村合計養蜂470箱,同比增加了120箱,經濟產值達45萬元以上,全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25萬元,人均純收入從2020年的6800元提高到了8500元,鄉村振興工作初見成效。

尋對策,暢銷路。何良以“網上賣貨”這一載體,讓長坪村的特色農產品得以更好推廣,“水韻瑤寨”的美景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

打造產業公園,讓鄉村旅游“旺”起來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基礎。“鄉村振興,富了口袋,也要充實腦袋。”何良表示,要充分利用好“水韻瑤寨”這個國家4A級景區,在繼續養好蜂、賣好特產的同時,依托長坪村的生態優勢,探索打造出“生產、生活、生態”三融合,集農文旅於一體的農村產業公園,讓農文旅成為瑤族同胞持續鞏固拓寬脫貧攻堅成果的幸福引擎。

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近年來,長坪鄉黨委政府積極開展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鄉鎮創建,何良牢牢地抓住了這個機會,圍繞長坪村青山綠水、生態田園、美麗鄉村三大核心資源,將傳統節日文化與鄉村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探索出了符合村民需求,有利於特色產業繁榮發展的新模式。在他的努力下,村裡打造出了極具瑤族風情的精品農文旅項目,景區裡有了喝攔門酒、吃瑤家飯、跳竹竿舞、觀賞瑤族水上婚嫁、觀看民俗絕活表演、參與篝火晚會等精品農文旅體驗項目。

每年的壯族三月三期間,長坪村的熱鬧還吸引了各家商販紛紛進駐擺攤,艾糍粑、糯糍粑等瑤鄉美食深受游客喜愛,讓前來游玩的游客流連忘返,贊不絕口。

優文化,創農旅。長坪村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村”,眼下,氣候宜人,風光正好,“水韻瑤寨”又將邂逅一批批新的游客,何良又要忙起來了,村民們也要忙起來了。(潘靖仁 黃煜格)

來源:蒙山縣稅務局

(責編:龐冠華、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