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青山變“金山”

![]() |
梧州高新區稅務局積極組建“智囊團”,同企業共同研究農村產業扶貧模式 |
廣西梧州藤縣金雞鎮平山村曾是當地有名的貧困村,全村人口4863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43 戶,貧困人口539人。截至2020年,平山村剩下的8戶貧困戶也已全部實現脫貧摘帽。而田地裡的中藥材,正是村民安居樂業的幸福密碼。
2020年初,梧州中恆集團3000畝的中藥材種植扶貧創新示范基地在平山村開工。“項目初始時,我們面臨著項目選址、土地流轉、青苗補償、產業道路規劃、勞務用工等諸多問題。好在稅務等部門自項目開展以來就一直在幫我們出謀劃策,給我們吃下了定心丸。”廣西中恆中藥材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綜合辦黎宇靜介紹。
為扶持企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梧州高新區稅務局積極發揮稅收職能作用。涉稅業務方面,梧州高新區稅務局將企業辦理業務進行分類分級,對於即辦業務提倡企業使用電子稅務局辦理,並設置專人專崗為其提供電子稅務局咨詢輔導服務﹔對於后續涉及相關業務辦理的,做好業務流程對接和跟蹤服務,及時通過電話、微信等途徑提醒企業辦理涉稅業務的時間和所需材料,大大提升了辦稅效率。勞務用工方面,派出宣傳隊,和企業員工一同深入平山村,張貼招工啟事,發動村民在家門口就業。
貧困,“貧”在產業,“困”在發展。光靠土地流轉或者招募用工為群眾增收是遠遠不夠的。增強中藥材種植產業“造血”功能,才是幫助貧困戶走出困境的關鍵。對此,梧州高新區稅務局積極組建“智囊團”,同企業共同研究農村產業扶貧模式,“中藥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應運而生。“這種機制借助‘合作社’平台進行推廣,同時介入金融扶持、龍頭帶動、技術培訓等輔助措施,能在切實保障農戶合作利益的基礎上,最大限度激勵他們通過土地入股、用工入股、承包藥材種植等多種形式加入。”黎宇靜表示。在利益聯結機制的帶動下,企業先后和藤縣、蒼梧、岑溪等地區的合作社或扶貧公司簽訂中藥材採購協議,走出了一條“村有主導產業,戶有增收項目”的產業扶貧致富新路子,有力帶動了平山村的集體經濟發展。
“現在基地發展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種植戶開始承包起了土地。”黎宇靜表示,企業中藥材種植產業扶貧的路子越走越寬了。
據悉,2019年9月中藥材種植基地創建至今,通過土地流轉以及中藥材種植為村民增收約361.13萬元,帶動建設產業道路約3500米,聯合政府投入300萬扶貧基金建設倉庫、溫室大棚,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喜人成績。在直接帶動增收就業的同時,企業也積極開展了種植專業技術培訓,幫助村民掌握種植知識,提高種植技能,年內累計派遣專家26人次,培訓農戶約210人次,實現輻射種植百部、鉤藤、崗梅等中藥材1100余畝。原本光禿禿的荒地正在慢慢變為綠水青山,同時也開始成為村裡種植戶們的金山銀山。(蔣玲玲)
來源:梧州高新區稅務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