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廣西要聞

廣西靖西:“國門黨校”夯實強邊固防之基

人民網記者 彭遠賀
2022年07月01日17:11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真意村“國門黨校”。人民網 彭遠賀攝

真意村“國門黨校”。人民網 彭遠賀攝

強基固本,方能枝繁葉茂。在邊境地區,基層黨組織堅強有力,邊民才有主心骨,社會的安寧才有保障。

廣西靖西地處中越交界地帶,邊境線150多公裡,有7個邊境鄉鎮38個抵邊村(街)。

近年來,靖西市在邊境鄉鎮、村屯創新推進“國門黨校”建設,把黨員培訓工作延伸到基層“最末梢”,抓好思想建設,開展技能培訓,興邊富民以強邊固防。

建設“國門黨校”,需要場地、館舍、師資等資源。靖西市不少“國門黨校”依托的是閑置辦公樓、撤並后閑置的貼邊村屯校舍、鄉鎮現有辦公場所等資源。

靖西市委黨校負責人介紹,靖西市綜合考慮黨員分布、現有場所等情況,整合利用已有資源,不另起爐灶、不重復建設,明確組織機構、培訓計劃、管理制度、辦學經費等,並依托市委黨校、市黨員教育中心等平台,儲備48名優秀教師,確保滿足正常教學需求。

“首期培訓班第一課突出黨史學習教育,講述了中國共產黨偉大的發展歷史,讓我們這些農村黨員對黨的奮斗歷程有了更深認識,更加堅定了我們在邊境帶頭看好守好祖國一草一木的決心和信心。”南坡鄉老黨員黃振京參加南坡鄉“國門黨校”開班第一課后,心情激動。

靖西市南坡鄉是距離靖西市城區最遠的鄉鎮之一,這個鄉的“國門黨校”組織了5期培訓班。

“黨校很神聖,進黨校學習讓我感受到組織的關懷。”靖西市85歲老黨員黃萬榮說。參加“國門黨校”培訓的基層黨員干部普遍反映,進黨校非常受益、歸屬感、獲得感很強。

靖西市岳圩鎮利興村與越南隔山相望,過去村民入黨積極性不高。

“2020年村裡建好國門黨校后,主動遞交入黨申請書就有10余人。”利興村黨總支書記李永甘欣慰地說。

“邊境發展離不開年輕人,年輕人的成長離不開黨組織的指導。”利興村入黨積極分子許福德是一名“90后”退伍軍人,長期參與邊境疫情防控卡點值守。“依靠黨組織的支持,我想和村民一起發展水果種植。”許福德期待地說。

南坡鄉逢雞村黨總支書記陸勇說,通過“國門黨校”開展的宣貫和培訓,結合家鄉的變化,切實感受到黨對基層、對邊境地區的關愛,黨的政策落到了實處。

在靖西,一些有條件的地方還在“國門黨校”專門設有愛國主義黨史教育基地,對黨史國情以及地方革命斗爭歷史進行重點宣傳、展示,有的還創建了邊關紅色教育示范區。

“吞盤鄉有舊炮台、界碑、靖鎮區第一黨支部舊址、偵查英雄隆志勇等紅色教育資源,國門黨校通過‘課堂理論學習+現場實地學習’,結合實際打造了培訓課程。”靖西市吞盤鄉黨委書記黃奕說。

據了解,靖西是廣西首個實現“國門黨校”邊境鄉鎮全覆蓋的縣(市)。除7個邊境鄉鎮外,靖西還打造了10所村級、10所屯級“國門黨校”,各黨校結合各自實際配套有教室、黨員活動室、圖書室、紅色教育基地等,解決了農村黨員教育培訓無人抓、抓不了、抓不好等問題。

2020年10月以來,靖西“國門黨校”已集中舉辦超過48期培訓班,累計培訓學員超過3500名,覆蓋農村黨員、村“兩委”干部、村后備干部、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等,授課內容涵蓋黨的指導思想、黨史教育、國防安全、產業發展、民族團結等多個方面。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才能讓邊民留得住、穩得下。為此,靖西“國門黨校”除了突出節儉辦校,還辦出“貼邊境、接地氣”的特色。

針對邊境農村普遍面臨的產業薄弱等問題,靖西市邀請鄉土人才、致富帶頭人等種養能手進行黨課授課,並組織參訓學員在培訓期間干農活、夜訪農戶。

在靖西市吞盤鄉,當地依托“國門黨校”教學課程,對鄉村振興進行謀劃,黨員干部圍繞村裡邊民就近就業問題、走私問題、村集體經濟問題、大齡青年光棍等問題進行集體研討,黨員干部帶頭出點子、出思路,主動擔當作為,參與鄉村建設。在安寧鄉果布村,黨校培訓加強了養豬、砂糖橘、牛蛙等產業指導和培育。

“參加黨校培訓后,我們黨員帶頭從事牛蛙養殖,輻射帶動附近村民,把支部建在產業上。”真意村黨總支書記呂化說,“現在村裡有3個黨支部,一個種植支部,一個養殖支部、一個公益支部,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養殖牛蛙。”

融合愛國主義教育、黨員帶富示范、產業發展培訓、改善邊境政風民風,規范化、常態化的黨校培訓,不僅讓靖西邊境基層黨員得到更加系統、更加專業的教育,而且推動了鄉村振興、邊疆治理等工作順利開展,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

作為地方性探索,目前廣西地方的“國門黨校”工作正在穩步推進,取得了初步成果。專家建議,要繼續盤活各級黨校資源,推動黨校間合作互補,拓寬教師來源渠道,鼓勵黨政軍民學領導干部和專家參與,建立鄉鎮黨校師資庫,進行動態管理,保証培訓質量。

(責編:彭遠賀、葉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