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廣西要聞

身殘志堅 帶領殘疾人活出精彩人生

記廣西天等縣殘障人士致富帶頭人吳開榮

2022年05月25日10:05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在廣西天等縣龍岩小區易地安置點殘疾人就業幫扶車間,有一個忙碌的身影,一會兒手把手地教員工操作,一會兒接聽客戶電話,一會兒又連說帶比劃地跟聾啞工人叮囑著什麼……

吳開榮憑著堅強的意志克服了先天性侏儒症的身體缺陷,成為殘障人士的致富帶頭人。“他也是殘障人士的思想引路人,還是殘障人士的生活貼心人。”對吳開榮,天等縣寧干鄉黨委書記施怡由衷地敬佩和贊賞。

吳開榮在殘疾人就業車間指導工人。文雁攝

致富帶頭人:

“我們身體有殘疾,但產品不能有殘次品”

吳開榮是天等縣寧干鄉龍盛村山偶屯人,1975年出生,身高隻118厘米。11歲起,他的身高就停止生長,但他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向許多身殘志堅的優秀榜樣學習,努力改變命運。

擺攤修手表,不僅養活自己,還能補貼家裡﹔2007年被選為寧干鄉殘聯專職委員,數年來翻山越嶺、進屯入戶,上門給殘疾人辦理殘疾証1600多張……

2013年9月,吳開榮以優秀殘疾人代表赴北京參加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從北京回來后,他以大會精神為動力,一心扑在生產上,取得了更大進步。

2014年吳開榮被推選為屯長,2015年光榮加入黨組織,今年4月底全票當選龍盛村委會副主任。

天等縣龍岩小區易地安置點殘疾人就業幫扶車間有50名員工,曾經一度管理不善效益差,參與人員生產積極性不高。2021年初,吳開榮“臨危受命”擔任該車間負責人。他決心管理好車間,依托車間帶領殘疾人致富。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吳開榮把上任后的“第一把火”放在管理方面,大刀闊斧地對車間管理規定進行修改完善,嚴明作息時間和獎懲辦法,並身體力行地執行。

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吳開榮嚴把質量關,他的口頭禪是:“我們的身體有殘疾,但是我們生產的產品絕對不能有殘次品!”

53歲的村民農愛勝,屬於類風濕肢體四級殘疾,是車間員工之一。由於不能久坐,她隻能把材料帶回家進行加工生產。

今年5月17日下午,吳開榮來到農愛勝家驗收產品——塑料餐巾盒。農愛勝每完成一個就可以收入25元,她一般一天能完成2個左右,最多能做到3個。這天她做好了2個。

按輩分,農愛勝是吳開榮的嬸嬸,但吳開榮驗收她的產品時,和對待其他員工一樣,左看右瞧,不放過任何細節。

農愛勝的雙眼隨著吳開榮的雙手轉動,有點緊張地等待檢查結果。“隻有一個過關,另一個不行。”吳開榮指出了那個被淘汰產品的問題。

“阿榮,我做得腰酸背痛才做得這兩個,很不容易啊!又不是什麼大問題,你看能不能……” 農愛勝一邊用手捶著后腰,一邊懇求吳開榮。

吳開榮耐心地對農愛勝說:“阿嬸,我知道你做得很辛苦,但我們不能降低產品質量的水准。如果我讓不合格產品過關,會影響車間的聲譽,以后就很難接到訂單,最終受損的是我們大家長遠的利益。”

農愛勝明白了吳開榮說的道理,馬上對那個有問題的產品進行返工。

像這樣鐵面無私嚴把質量關,公道正派處理問題的故事,在吳開榮身上還有很多。

在吳開榮帶領下,殘疾人就業幫扶車間靠質量求生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越來越好,成為天等縣鄉村振興的助推力量之一。

吳開榮在認真讀書。文雁攝

思想引路人:

“我們身體有殘障,但思想不能有阻障”

每逢寧干街圩日,在街上的大榕樹下,總有一群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圍在一位理發師四周,手裡都拿著寫有序號的紙片,等著按號理發。

理發師方向剛,是一位57歲的大叔。但見他剪飛梳動,行雲流水,技藝嫻熟,不一會兒就把剛才還有些凌亂的頭發修剪得整齊美觀。

理發后,顧客自覺掃碼付款,大人10元、小孩8元。從頭到尾,理發師跟顧客沒有言語交流,卻默契而自然。

原來,來自寧干鄉龍盛村龍力屯的方向剛聽力、語言都是一級殘疾。他從2007年底開始到寧干街理發,由於技術好、服務態度也好,深受群眾喜愛。

“方向剛能上街理發,是受了吳開榮的影響。”寧干鄉鄉長楊元馬說。

2006年底,吳開榮到南寧參加了4個月的鐘表修理培訓。2007年正月,寧干鄉開年的第一個圩日,他在街上擺了一張桌子,鐘表修理店就算開張了。

剛開張,鐘表修理桌一下子就裡三層外三層的圍滿了人。人們不是來修鐘表的,而是來看稀奇的——當時32歲的吳開榮隻有1米多點高,這是當地很多人從來沒見過的。這讓吳開榮非常不自在,他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幾個月。每當吳開榮想放棄的時候,他就想起張海迪等人的故事。“不,我不能放棄,別人能克服的困難,我也能做到!”

在榜樣的引領下,吳開榮在一些人異樣的目光下堅持修理鐘表。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憑著自己的技術和服務,以及不屈不饒的精神,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和支持,生意越做越好。

在圍觀人群中有一個人比較特別,他的眼裡沒有輕視,而是欣賞和敬佩。他就是跟吳開榮同村的聾啞人,方向剛。

一天,方向剛豎起大拇指不停夸贊吳開榮,並用手語跟吳開榮說,過去他很想到街上開理發店,怕被人看不起就一直不敢做。看到吳開榮成功了,他也想上街理發掙錢。

吳開榮用手語告訴他:“雖然我們身體有殘疾,但是思想不能有障礙,要用勤奮勞動和聰明才智,証明我們也是對社會有用的人。”

在吳開榮的影響下,方向剛的理發攤一擺就是15年,不但增加了收入,還愉悅了心情,日子越過越好。

吳開榮雖然隻有初中文憑,卻非常熱愛學習,臥室裡那個不大的書架上,就有不少黨的思想理論讀物和勵志讀物。在忙著工作事業的同時,他擠出時間讀書學習,在武裝自己頭腦的同時,也提高點亮殘疾伙伴心靈明燈的能力。

40歲的天等鎮宏魁村凌某某,不識字,不會講普通話,也沒有成家,一度對生活失去信心。了解情況后,吳開榮主動登門,用優秀殘障人士身殘志堅的故事,以及自身經歷開導他,並把他招進殘疾人就業幫扶車間工作,接觸更多的人和事。

慢慢地,凌某某走出了生活陰影,重燃人生希望。他逢人便說,吳開榮有如他的再生父母。

吳開榮看望慰問殘疾人。文雁攝

生活貼心人:

“我們身體有殘缺,但愛心不可或缺”

5月17日,吳開榮開著電動三輪車,驅車10公裡到寧干鄉永樂村叫紅屯黃基歡的家。他記不清自己這是第幾次來看望黃基歡了。

黃基歡42歲,先天性腦癱,以前還能正常行走,2014年還跟吳開榮一起參加了天等縣舉行的職業技術培訓。但從2015年開始,黃基歡病情突然加重,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都隻能在床邊解決。

過去,是黃基歡年邁的父母照顧他。2021年上半年,他的父母相繼離世,這對他來說無異雪上加霜。從此,他隻能靠三個姐姐輪流照顧。

得知到黃基歡的情況后,吳開榮隔三岔五地就要去看望黃基歡,有時還自掏腰包給他買糧油等。了解到黃基歡直接睡在樓板上對身體不好,吳開榮立即向鄉領導反映情況,鄉裡很快就為他添置了床板和床墊。

見吳開榮又來了,黃基歡高興得很吃力地從床上爬起來。吳開榮毫不嫌棄黃基歡身上和床上的異味,坐在床沿和他親切交流。看到吳開榮帶來了他喜歡的面條、蛋糕和火腿腸,黃基歡高興得像個孩子。

吳開榮並非隻對黃基歡有這樣的“深情厚愛”。自從2014年在鄉殘聯任職后,他跑遍了鄉裡每個殘疾人的家,對每位殘疾人的情況了如指掌。大伙都說,他就像一團火,溫暖著每位殘疾人的心。

寧干鄉東儀村那規屯的農彩珍,今年92歲了。2020年,吳開榮做通農彩珍兒子的工作,並和他一起陪同農彩珍到縣醫院做視力一級殘疾鑒定,使得她每個月能領到80元的補助。

如今,吳開榮也時不時驅車十幾公裡去看望農彩珍,送去她能吃又愛吃的東西,並促膝交談。

每次吳開榮剛來到,雖未見其人,但農彩珍先聞其聲,便開心地說:“開榮來了,我的好孫子來了!”離開時,農彩珍總拉著他的手依依不舍。“開榮好啊,比親孫子還親呢!”農彩珍已經把吳開榮當作了親人。

吳開榮常對殘疾伙伴說:“我們身體有殘缺,但愛心不可或缺。”(文雁 黃艷萍 彭遠賀)

(責編:彭遠賀、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