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人民日報看壯鄉

左右江革命老區——

振興發展有作為(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老區新貌)

本報記者 鄧建勝 李 縱 張雲河
2022年05月11日08:2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人民日報》2022年5月11日第5版頁面截圖

“今年前3個月,8畝多秋冬菜,收入超過6萬元。”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右江區汪甸瑤族鄉下塘村,正在栽插早稻的村民羅建光說。

前些年,羅建光隻種水稻、甘蔗,一年到頭忙,也沒賺多少錢。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過程中,百色市引導村民利用冬閑田大力發展秋冬菜種植。如今,“百色菜”已在粵港澳大灣區頗有名氣,羅建光和鄉親們的收入也明顯增加。

左右江革命老區是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最早創建的革命根據地之一,鄧小平同志在這裡領導了著名的百色起義。長久以來,老區人民為中國革命、民族解放、邊疆穩定作出了巨大犧牲和重要貢獻。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強調,要加快老區建設和發展,讓老區人民盡快擺脫貧困,過上幸福日子。

近年來,廣西立足優勢,持續加大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產業培育、開放發展等領域的投入,加快推動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發展。

河池市東蘭縣武篆鎮東裡村,是革命先烈韋拔群的故鄉。村黨支部書記陳永祥介紹,過去村裡交通不便,產業基礎薄弱,近年來,在脫貧攻堅和老區產業振興政策的支持下,村裡大力發展葡萄種植、紅色旅游等產業,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小康村。

“在這裡上班離家近,方便照顧老人和小孩,一個月還有3000多元的收入。”在崇左市龍州縣水口鎮上灶新村,村民周雪軍已經在村口一家邊貿食品加工企業上班兩年多。

2020年底,左右江革命老區徹底告別絕對貧困,全面邁入小康社會。不僅如此,得益於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位於西南一隅的左右江革命老區,開放發展正在加速。

行走在左右江革命老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2021年1月,連接廣西和雲南重要水運通道的右江航道開工整治,已完成總投資的八成多﹔貴陽至南寧的鐵路建設,已完成投資253億元﹔貴州安順市黃桶至廣西百色市鐵路,今年內將正式開工……

按照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支點、形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這三大定位,百色市委書記黃汝生介紹:“百色將在推動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展現新作為,在推動綠色發展上邁出新步伐,在鞏固發展民族團結、邊疆安寧上彰顯新擔當。”

《人民日報》(2022年5月11日第5版)

相關鏈接

左右江革命老區:抱定必勝信念 加快振興發展

左右江革命老區以山地地貌為主,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交通不改變,老區人隻能望山興嘆。2015年,國務院下發《關於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規劃的批復》,原則同意《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規劃(2015—2025年)》。自此,左右江革命老區的發展進一步提速。【詳細】

廣西田東縣百谷村繼承發揚紅軍精神:致富路上 堅定前行

提起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田東縣平馬鎮百谷村,人們更習慣叫它“紅軍村”。近年來,憑借地域和資源優勢,百谷村大力發展秋冬蔬菜、網箱養魚、水稻種植等產業。同時,以紅色旅游為引擎,帶動住宿、餐飲、運輸等行業發展。目前,村民年人均純收入超過2萬元。【詳細】

廣西龍州縣積極發展紅色文旅產業:反哺鄉村 助力振興

鮮紅的標志牌、醒目的銅塑像、開闊的水泥路……這裡便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龍州縣水隴屯紅軍路景區。景區佔地約25公頃,起點為龍州縣上龍鄉新聯村甫茶屯,終點為上龍村水隴屯,道路全長約8公裡,距離龍州縣城西北部15公裡。景區內有對外聯系的馬幫路,是古龍州城通往外省的咽喉要道。【詳細】

最是精神傳久遠(一線感悟)

最是精神傳久遠。韋拔群是百色起義和右江革命根據地創建者之一,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生命。在左右江革命老區探訪,東蘭縣東裡村韋拔群出生的祖屋,已成為書聲琅琅的小學﹔革命先輩們修筑的引水渠,至今還澆灌著村裡的稻田。飲水思源,老區孕育出的紅色精神,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人。【詳細】

向著更美好的明天奮勇前進

近年來,左右江革命老區努力探索跨越發展、持續發展的新路子。河池、百色、崇左等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特色產業,打造出了產業集聚、經濟繁榮的活力老區﹔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創新生態建設、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體制機制,打造出了天藍山青水淨的美麗老區﹔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城鄉統籌與區域協調發展,弘揚老區革命精神與民族文化,打造出了全國旅游文化示范的文化老區。如今,左右江革命老區各族群眾抱定必勝信念,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斗志、充足的干勁加快振興發展,向著更美好的明天奮勇前進。【詳細】

(責編:陳露露、李敏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