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廣西要聞

石夏月:帶著母親兒子堅守大山教學點

記者彭遠賀 實習生石鮮鮮
2022年04月18日07:57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國旗國旗真美麗,金星金星照大地,我願變朵小紅雲,飛上藍天親親您……”

“老師,您唱得太好聽了!”伴隨著歌聲,在放學回家的路上,背著書包的小女孩雀躍著。

廣西靈川縣蘭田瑤族鄉南坳村的山間小道上,石夏月正在送一名學生回家。農忙時節,學生家長無暇顧及孩子的放學接送,她不放心,便主動送孩子回去。

山路往上不遠處的半山腰,就是東良教學點。在那裡,石夏月度過了近三個年頭。

2019年,年僅31歲的石夏月放棄城市的工作崗位,選擇到東良教學點任教,通過考試成為這裡唯一的教師。該教學點距桂林市區大概80公裡,承擔東良自然村盤家、桐油坳、河口共60多戶孩子的啟蒙教育。

東良教學點。受訪者供圖

談及扎根大山深處的緣由,石夏月說起了自己的經歷。

原來,她的家鄉就在瑤族鄉,也曾在教學點上過學。三年級時,她跟隨父母進了城,自此感受到了城鄉教育的差距。石夏月說:“到了市裡的學校,我才意識到,原來還有水平這麼高的老師,原來我可以擁有這麼多元的學習生活。”

大學畢業后,換過多份工作的她最終決定回鄉任教。“知識是改變命運的有效途徑。我希望可以給孩子們一個愉快的童年,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中愉悅成長。”石夏月說。

開始,石夏月住在蘭田鄉楓木底村,離東良教學點約35公裡。為了兼顧家庭和工作,石夏月騎著借來的摩托車往返教學點和住處。即便如此,山路不好走,她去教學點上課也需要一個多小時。有好幾次,她騎摩托車爬坡時車輪打滑,連人帶車摔倒在地。“現在她腿上還有疤呢!”石夏月的母親粟秋連心疼地說。

放學了,石夏月送孩子們回家。受訪者供圖

后來,粟秋連實在不忍心女兒來回奔波,便在2021年帶著石夏月五歲半的兒子搬到了教學點,“義務”地成為了學生們的“生活阿姨”。“平時,我幫著打掃操場,給學生熱飯、切水果什麼的,想著也可以為女兒分擔一點壓力。”粟秋連說。

母親的到來,讓石夏月有更多精力專攻教學,但她也坦言,復式教學確實困難重重。教學點一共有6名學生,年齡在5至7歲之間,分別上學前班、一年級和二年級。因情況特殊,他們在同一間教室上課,語文、數學、美術、音樂、體育等課程都是石夏月上。

“我一般是上完一年級的課再上二年級,或是在一年級學生在課堂練習時去帶二年級。學前班的就跟著一年級的課文進度,但以聽、看、讀為主。”一開始,石夏月難以平衡各個年級的上課時長,花了半個學期的時間才慢慢適應。

然而,有一個學生的學習進度極為緩慢,在石夏月來之前學了一年多,1到10的數字都無法計數完整。

石夏月在教室裡輔導學生。受訪者供圖

這個孩子是村裡的留守兒童,被認為是個調皮搗蛋的孩子,大家都認為他的學習很難進步了。但在石夏月眼裡,這個孩子喜歡學習,是可以改變的。

“這孩子有些調皮,但善良、很有愛心。雖然他學起來很吃力,但是能從他的眼裡看到對知識的渴望。”每天放學后,石夏月單獨給他輔導,從最基礎的數字和拼音教起。

如今,這名曾被質疑的“問題學生”,已在山下的中心校上三年級。石夏月說,偶爾遇上,他熱情打招呼,還送上他自己寫的問候小卡片。

在教學點一年又一年,石夏月和學生的關系越來越親密。天氣好的時候,石夏月會帶著學生們去觀察毛毛虫,啟發孩子們“在大自然中學習”﹔下雪了,她跟孩子們一起觀雪、賞雪、玩雪,寓教於樂,寓學於趣。

石夏月帶著孩子們玩游戲。受訪者供圖

為了讓教學更生動,她自己買來投影儀。“想看清投影上的字,就需要拉上窗帘,但這樣學生們就看不見黑板上的字了。”她還想在教室安裝多媒體設備,給孩子們更好的學習條件。

“你笑起來真好看,像夏天的陽光。整個世界全部的時光,美得像畫卷……”有時,石夏月在課間放起音樂,學生們高興地跟著唱起來,半山腰上的教學點充滿朝氣。

粟秋連偶爾問起女兒的職業規劃,石夏月堅定地回答:“堅守自己的崗位,盡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助力鄉村教育,幫助山裡的孩子通過讀書改變命運。”

(責編:彭遠賀、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