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一把手學黨史 辦實事”雲訪談

專訪:桂林旅游學院黨委書記林娜

相關視頻

上傳視頻,來人民播客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發布時間:2021年12月02日17:17  0條新聞

雲訪談實錄:

主持人: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各位網友大家好,您正在關注到的是廣西“學黨史 辦實事”雲訪談,我是人民網主持人王芳。今天的線上訪談嘉賓是桂林旅游學院黨委書記林娜,首先我們請她來談一談桂林旅游學院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具體做法和心得。

林娜:大家好,我是桂林旅游學院黨委書記林娜,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我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情況。

校黨委注重將黨史學習教育與學校發展定位相結合,與學校服務面向相結合,與學校辦學特色相結合,遵循“三堅持”的原則、採取“四融入”的措施、形成了“四助力”的效果,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我們堅持學黨史,育人才,將立德樹人與黨史學習教育有機結合,融黨史教育與旅游教育於一體,將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貫穿高素質應用型文旅人才培育的全過程。

堅持悟思想,促發展,從百年黨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將黨史學習教育與學校中心工作相結合,凝心聚力力爭圓滿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的任務,推動學校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

堅持辦實事,開新局,努力為師生辦實事、為社會辦好事,強化使命擔當,搶抓發展先機,推動“十四五”高起點開局,向建設行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旅游大學目標邁進。

我們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課程建設、專業建設、行業實踐和社會服務,通過四維進階育人模式,引導青年學生賡續紅色血脈,“當文化傳播者,做旅游筑夢人”。

一是融入課程建設,開展文化研習,提升文化認知。我們將地方紅色文化、民族文化融入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在文化研習中提升對百年黨史的認知和把握。我們推出《大美中國》特色思政課,生動詮釋“中國之大美”,培養學生美的情懷和愛國精神,課程得到廣泛好評。我校開發了《桂北紅色旅游文化研習與實踐》等39門文化類課程,通過充滿思政元素和旅游特色的示范課,將育人元素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二是融入專業建設,做好文化傳承,增進文化認同。我們組織各專業師生參與校園紅色文化景觀建設,傳承紅色基因,培養學生專業能力。設計並建立了“黨史百年·文化矩陣”“學生黨建宿舍示范區”等8個紅色文化景觀和19個校內文旅基地,在建設過程中,旅游管理、傳播學、工藝美術等專業師生深度參與紅色旅游路線設計,講解詞撰寫,文化景觀設計等,在學用結合中增強文化認同,厚植愛黨、愛國、愛校情懷。今年以來,到我校紅色文化景觀“打卡”學習的師生和群眾達2萬多人次。有1122名新生在黨史學習教育的感召下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佔新生總人數的40.96%。

三是融入行業實踐,開展文化傳播,增強文化自覺。我們廣泛開展體現旅游行業特質的文化傳播活動,在實踐中講好中國故事,增強學生的傳播能力。“紅色文化傳播社”、“青馬·小燕”等團隊在校園、景區、鄉村開展志願服務,傳播紅色文化﹔在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我們的優秀畢業生、實習生為游客們講解紅軍長征艱苦卓絕的光榮歷史。建黨百年之際,我校28名師生登上盛大的舞台,圓滿完成慶祝建黨100周年文藝演出《偉大征程》的任務。今年以來,我校師生榮獲“第十一屆全國大學生紅色旅游創意策劃大賽”一等獎等自治區級以上相關競賽獎項37人次。

四是融入社會服務,推進文化創新,堅定文化自信。我們積極引導學生創新文化作品,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增強學生應用能力。新聞專業和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走遍廣西74個紅色景區景點,策劃了廣西十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美葆實驗班學生把工藝美術技法與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結合起來,設計了《焦裕祿的三份入黨申請書》《紅旗渠精神》《銘記》等紅色玉器﹔音樂表演專業師生根據“桂劇”創新開發“桂戲廣播體操”,為抗擊新冠疫情作出貢獻。

主持人:好的,在為民辦實事中,桂林旅游學院主要開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我們立足實際、守正創新,通過四個助力,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為民服務,干事創業,服務大局的具體實踐。

一是助力學校高質量發展。我們將黨史學習教育與評估工作同頻共振,把應用型辦學理念轉化為每一位桂旅人的自覺行動,打造應用型文旅人才培養高地,辦人民滿意的旅游教育。今年,我校成為文化和旅游部成立后首個省部共建高校。學生對本科教學質量的滿意度達到91.75%,我校本科畢業生質量在廣西23所大學中排名第3位。在校生中,涌現出為保護國家財產,不顧個人安危勇斗歹徒的李凌志同學,和堅持為民講述紅色故事,當紅色文化傳播者的何力鑫同學等一批優秀學子。兩位同學入圍了全國第十六屆“大學生年度人物”候選人,全區僅有5名大學生入圍,我校就佔廣西入圍總人數的40%。

二是助力增進師生幸福感、獲得感。我們圍繞師生關切問題,著力推進“促進就業”、“改善師生學習工作條件”等13項實事,努力把學校的溫暖和關懷送到師生心坎上。例如,今年我校用於改善民生及教學條件的項目投入資金達6446萬元,佔項目建設總投入資金的97.66%。增設教師休息室、教工之家,在13棟學生公寓設立“心理氧吧”、公寓自習室等,切實改善師生學習、工作、生活條件﹔面對疫情的巨大沖擊,學校黨委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穩就業”“保就業”決策部署,舉全校之力千方百計促就業。黨員干部帶頭行動、黨員師生全員參與,通過“全動員”“一對一”“人盯人”等措施,深入推進校政企合作,努力拓展就業渠道。今年我校畢業生初次畢業去向落實率為90.24%,超過全區平均值五個百分點。

三是助力文旅產業發展。我們積極促進文旅融合創新發展,探索協同育人新機制,建成廣西旅游博物館,為推動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提供優質平台。10月31日,我校發布“桂林世界級旅游城市指標體系構建與評價研究”及“2019-2020東盟旅游藍皮書”等研究成果,為世界級旅游城市建設貢獻桂旅力量,為深化中國-東盟旅游合作提供智力支撐。

四是助力鄉村振興。我們將黨史學習教育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積極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承接文旅部科教司項目,研究構建旅游職業教育助力鄉村振興與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模式,為上級部門出台政策提供參考案例。我校是五所“全國旅游扶貧培訓基地”中的唯一高校,今年以來,開展相關培訓27次,培訓學員2000多人次。我們還組織拍攝公益電影《正午時光》,講述我校派駐第一書記深入鄉村,助力脫貧攻堅的先進事跡,禮贊黨的輝煌,謳歌黨的恩情,向全世界傳播中國減貧智慧。

主持人:再次感謝您今天接受我們的雲訪談,同時也感謝各位網友的關注,謝謝大家。

(責編:譚江波、黃昱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