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

防城區深挖肉桂產業鏈 走出雙贏鄉村振興路

2021年11月08日10:17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近年來,防城港市防城區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立足生態優勢,延伸肉桂產業鏈,將肉桂物盡其用,探索出了一條土地增綠與群眾增收“雙贏”的鄉村振興之路。

工作人員對肉桂木進行切割、打磨、比對。防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據悉,防城區是肉桂之鄉,每年春秋兩季肉桂收獲時節,防城區扶隆、那梭、那良等鄉鎮的空氣中都縈繞著濃郁的肉桂芳香,無論是年邁的老人,還是放學回家的孩童都加入到剝桂皮、晒桂皮的隊伍。前幾年,剝完桂皮的肉桂木隻能當做柴火,產值不高。為了提高肉桂產值、效能,防城區在肉桂的文化寓意做起了“文章”,寓意“吉祥富貴”的象征。於是肉桂木變“廢”為寶,搖身一變,成為既精美、使用價值又極佳的工藝品。

曾尚理正在打磨頸枕零部件。防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走進防城港市當地一家工藝坊,工作人員正在有條不紊地對肉桂木進行切割、打磨、比對,一旁的雕刻機也在精細地雕刻出造型別致的花紋,一道道工序下來,頸枕工藝品的零部件已初具雛形。工藝坊裡,展示著琳琅滿目的肉桂工藝品伴手禮:頸枕、梳子、吊墜等,肉桂木原材料從村民手中一方收購的價格為35元,加入了藝術元素之后身價翻倍。

展示櫃上的肉桂木頸枕。防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廣西的簡稱是‘桂’,肉桂的桂也是‘桂’,我們要重點打造最能代表廣西的產品,又能體現是我們防城港本地特色的伴手禮……”工藝坊的研發與制作師傅曾尚理說。今年66歲的曾尚理,2014年便開始研發關於肉桂木相關的工藝品,2017年,他帶著第一代肉桂木頸枕在“廣西工藝美術作品八桂天工獎”的評選比賽中獲得了銀獎。2018年,他帶著頸枕去參展,沒想到參展的幾個頸枕受到顧客青睞,銷售一空,這讓他看到了肉桂木工藝品的潛力和商機。現在根據市場需求及客戶體驗感,曾尚理針對頸枕不斷進行改良,已研發出第三代肉桂木頸枕,並成功申請了專利。

“我們從村民手中收購肉桂木,拓展了村民的增收渠道,響應國家鄉村振興的號召,帶動和改善周邊農民的經濟。我們還傾力把傳統的肉桂文化、中醫文化、工藝文化等的精髓整合起來,深入設計生產過程中,打造防城港肉桂特色工藝品伴手禮品牌,填補市場上這一空缺。” 該工藝坊相關負責人說,將在防城區扶隆鎮成立肉桂深加工生產基地,並計劃免費培訓村民制作肉桂木工藝品技術,從而吸引外出務工的村民回鄉創業,實現在家門口就業,抒寫鄉村振興的新故事。(黃琳琳 黃笙)

(責編:李敏軍、黃昱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