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溪大力發展林下經濟“點綠成金”助力鄉村振興

岑溪市森林覆蓋率達77.71%,林地面積超過300萬畝,廣闊的林地、豐富的森林資源以及獨特的生態優勢,為該市發展林下經濟提供了良好的天然條件。近年來,該市結合區域特色,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區域優勢,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高質量推動林下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林下養雞帶動鄉村生態發展
“村民在生態公益林下養雞,雞為樹木除虫,雞糞做有機肥料,雞蛋可以增加額外收入,大家都說我們這裡遍地‘黃金’。”10月26日,岑溪市梨木鎮社護村黨總支部書記陳洪芳在一戶村民的養雞場前算了一筆賬,開心地笑起來。
據了解,梨木鎮林地有90%是公益生態林。其中,社護村有公益生態林12萬多畝,然而,全村常住人口僅約500人,村民為了生計翻山越嶺外出打工。人口少難以開展勞動密集型種養,村委會經過多番探索,發現隻有發展林下經濟,才能帶領村民走出一條生態發展之路。
黃秀權是社護村其中一戶岑溪古典雞養殖戶,夫妻二人負責打理雞場,兒子和女兒都在外打工。26日上午,趁著天氣回暖,他把八千羽雞從鋪設有地暖的雞棚裡放到林下散步,成群結隊的古典雞在林間啄食,遠看呈現一片致富的金黃色。
“雞苗和飼料全部由公司提供,成雞足日就上門收購,其他例如雞糞有機肥和雞蛋等農副產品,公司不回收,讓我們自行出售增收。冬季,公司還會補貼保暖費……”黃秀權有10年養雞經驗,在沒有參加公司集約式養殖之前,他試過自己傾盡家產投入60多萬元辦養雞場,可銷路難、成本高、缺乏科學養護,讓他蒙受了損失。后來,社護村引進岑溪市外貿雞場有限公司的生產經營模式,以“公司+養殖戶+客戶”為農戶提供保底保障,每戶村民夫妻足夠打理一個萬羽規模的雞場,公司技術員經常到各戶巡查提供指導。去年,除了公司收購成雞,黃秀權通過賣雞蛋和雞糞獲得了2萬多元的額外收入:“就當是年終獎了!”
據岑溪市林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林下養雞是該市發展林下經濟的特色支柱產業,目前全市林下養雞超過2000萬羽,有2600多農戶發展林下養雞業,全市形成了包括岑溪古典雞飼養、古典雞的初加工和深加工、飼料生產與運輸、肉雞閹割、肉雞販運、酒店飯店經營的完整產業鏈。目前參與岑溪古典雞產業鏈的農戶達3萬多人,整個產業鏈年產值在11億元以上。
林下養蜂打破地理發展制約
在水汶鎮曾子村,另一種林下經濟模式在這裡得到發展。呂超貴是曾子村的養蜂專業戶,一共管理五個蜂場,每年他把蜂蜜、蜂王等蜂產品,通過拼多多等電商平台銷往湖南、貴州等地,年產值達40多萬元。該村共有100多戶養蜂戶,比例佔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不少貧困戶通過養蜂脫貧。
曾子村黨總支部書記謝宗標介紹,該村是水汶鎮東南面的一個邊遠山村,為了打破山林多的地理發展制約局面,村民利用天然環境養殖蜜蜂,村委會還引進黑山羊養殖產業和中藥材益智果種植產業,早在兩年前,村集體經濟收入就實現超10萬元。
據岑溪市林業局統計,該市共發展林下養蜂41000多箱,年產優質蜂蜜650多噸,培育種蜂7000多群,年產值達7000萬多元,林下養蜂產業已成為該市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中堅力量與長線產業。截至目前,該市已完成去年上級下達的林下經濟發展任務,完成林下經濟面積175萬多畝,產值35.36億元。(覃波 廖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