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龍果成致富果 鄉村振興更紅火

2021年04月17日09:20  來源:南寧雲—南寧日報
 

4月,廣西金福火龍果種植基地內,成片的火龍果樹“爬”滿了山坡,工人們忙著剪枝、剪芽。基地場長葉居鴻站在果田旁,看著山坡對面的包裝車間,他知道,那裡即將繁忙起來。

對基地周邊的村民來說,這片基地生長的不止是火龍果,還有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奔向小康的信心。

近年來,隆安縣持續發力推進特色農業發展,現代農業建設取得新成效,全縣建成自治區星級示范區4家、市級示范區2家,“隆安火龍果”品牌獲得“中國品牌農業神農獎”。

有了收入,他們守住這片鄉土

廣西金福農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在隆安縣丁當鎮保灣村建設了廣西連片種植面積最大的紅心火龍果種植基地,形成了集火龍果種苗培育、種植、技術研發、貿易物流、休閑農業觀光旅游於一體的特色產業集群。

“以前,許多村民靠種植玉米為生,一畝地每年隻有五六百元的收入。基地建成后,許多農戶除靠土地租賃獲得收入外,還可以來基地打工,生活越來越好。”葉居鴻說。

金福農業構建“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經營體系,形成“五金”減貧益貧模式,實現公司有發展、貧困戶有收入、村集體有收益,帶動當地貧困村、貧困戶脫貧致富,產生了良好的示范效應。

在種植基地的辦公室樓內,一個土特產展銷超市展銷著村民自家種植的各類土特產。葉居鴻介紹,目前,金福農業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旅游網紅打卡地,每次有團體來參觀交流,都會選購一些這裡的土特產,這對村民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依托金福農業,不少村民有了穩定的收入,越來越多的人不再背井離鄉外出打工,而是留下來建設家鄉。

有了信心,他們一起奔小康

“我自2016年開始在基地干活,我很珍惜這份工作,基地就像我的家一樣。”隆安縣丁當鎮白馬村村民韋民付說。

韋民付曾是貧困戶,一家人住在破亂的小土屋內,靠領低保維持生活。如今,韋民付一身力氣有了用武之地,在果田裡干活格外賣力,靠雙手養活家人。

收入增長了,信心隨之而來。現在已成為一名“多面手”的韋民付,什麼都會干、什麼都能干。“我的新房已經建起來了,家裡收拾得干淨整潔。我還有一個在讀書的女兒,我希望好好培養她,她是我們家的未來,我們全家一起同心奔小康。”韋民付描繪著美好的未來。

金福農業讓農戶致富更有底氣。火龍果剪枝、採摘、分揀、包裝等生產環節都需要大量勞動力,金福農業從當地農戶中聘用農民工,每月吸納600多人到基地務工,每人每天收入100—120元。在每年6—10月採摘季,基地每月可吸納周邊農戶務工3000人次,其中隆安縣震東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居民近300人次。

有了憧憬,他們投入鄉村振興

火龍果果田內,59歲的盧春弟正在剪芽,他從一座山坡忙碌到另一座山坡,完全不像一名腿部有殘疾的人。“剪掉一些側芽,為的是讓以后的果長得更好。”盧春弟說。已在基地內務工5年的他,現在儼然是一名火龍果種植行家。

盧春弟曾靠打零工養家糊口,收入十分微薄,考上大學的女兒也因此一度輟學。

如今,盧春弟的生活是另一番模樣——收入穩定不愁吃穿,全家搬進了震東集中安置區,而曾經輟學的女兒也已完成學業,並找到了一份滿意的工作。

“我會繼續在這裡好好干活,愛人在家裡養雞,我們一起努力,讓生活過得越來越好。”盧春弟興奮地說,“之前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我脫了貧。如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我想帶動更多村民發展火龍果種植,為鄉村振興出一份力。”

小小火龍果,帶動的是大產業。金福農業著眼“三農”助推脫貧攻堅,累計帶貧益貧10712戶42090人,帶動周邊34個村和社區累計獲得村級集體經濟收入415.82萬元,解決了丁當鎮及周邊農戶就業問題,輻射帶動脫貧成效十分顯著。如今,越來越多像韋民付、盧春弟這樣的村民願意用勤奮創造未來,同心奔小康。(記者韋峭)

(責編:周雨樂、龐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