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增加一倍

增收有底氣 生活更殷實(大數據觀察·數說全面小康)

本報記者 吳秋余 葛孟超

2021年02月17日09: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數據來源:人社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統計局 制圖:張丹峰

寒冷的天氣,擋不住村民們火熱的干勁。

江西省吉安市永新縣蓮洲鄉錢溪村的果蔬產業基地裡,50多名村民正忙碌地採摘茄子、裝箱打包、備貨上車。“每天下午都有一兩萬斤茄子裝車。”基地負責人項永正喜上眉梢。“比自己種地掙得多哩!”村民歐陽雪姬把自家5畝地承包給基地,平時在基地做些除草、授粉之類的農活,年收入近兩萬元。

通過發展優質糧油、精品果蔬、生態養殖、特色蠶桑、經濟林木等產業,永新縣建成百畝以上規模化產業基地180余個,實現農村勞動力就業近5萬人,人均增收上萬元。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通過一系列惠民舉措,切實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人民生活更加殷實,日子越過越紅火。

——收入做加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十年累計實際增長100.8%。

從煤廠監控員變身百度(山西)人工智能基礎數據產業基地“AI數據標注師”,山西長治市民郭梅的工資收入增長一倍多。但她還有新期待,“下一步我打算繼續向數據治理、項目管理等方向發展,收入還能再提高。”郭梅說。

近年來,我國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政策,為居民持續增收提供了堅實支撐。數據顯示,扣除價格因素后,2011年—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7.2%,10年累計實際增長100.8%,即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增加了一倍。

“就業是民生之本,我國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成為居民收入持續增長的底氣。”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鄧曲恆說。

——負擔做減法,減稅降費持續提升居民實際收入水平。

“我同時享受了贍養父母、子女教育等多項扣除,一年算下來個稅比改革前少繳7000多元,上個月剛用減稅‘紅包’給全家人添置了新羽絨服。”山東一家科技公司的營銷人員徐銀領告訴記者,公司2020年個稅總額比改革前下降了79.6%。

2018年8月,關系億萬納稅人的個人所得稅法完成第七次大修。數據顯示,2019年實施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加上2018年10月1日提高個人所得稅基本減除費用標准和優化稅率結構翹尾因素,合計減稅4604億元,使2.5億納稅人直接受益,人均減稅約1842元。

——結構更優化,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在家門口工作,不僅收入提高了,還能照顧老人孩子,幸福感滿滿!”廣西天微電子有限公司員工胡麗賓興奮地說。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吸引了一批大灣區企業來此設廠,此前在廣東中山市打工的胡麗賓得以回到老家工作。回鄉一年半以來,她每月收入已經漲到7600多元,遠高於之前4000多元的水平。

隨著鄉村振興穩步推進,農村就業創業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各地千方百計增加農村居民本地就業機會,城鄉居民收入相對差距進一步縮小。2020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速和實際增速分別快於城鎮居民3.4和2.6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比值由上年的2.64縮小至2.56。

——保障有力度,社會保障網守護百姓“錢袋子”。

“養老金年年漲,現在每月能領到6700多元。”談起退休后的生活,84歲的山東青島市市民吳秀蘭樂得合不攏嘴:“前段時間我做了一個白內障手術,住院期間花費的6000多元報銷了不少,國家的醫療保障政策越來越好了。”

近年來,我國民生保障力度不斷加大。基本養老金連續多年調整,退休人員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我國基本養老保險覆蓋9.99億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6億人,織成了一張世界最大的社會保障網。

“我國經濟發展韌性足、潛力大,企業創新能力逐步增強,居民收入增長有堅實支撐,百姓‘錢袋子’將越來越鼓。”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陳玉宇說。

《人民日報》(2021年02月17日第02版)

(責編:周雨樂、李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