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信訪局多措並舉 全面提升信訪法治化建設水平

2020年11月29日23:21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為全面提升信訪法治化建設水平,確保信訪工作高質量發展,廣西信訪局多措並舉開展各類各層次培訓班、領導帶頭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群眾喜聞樂見山歌賽等活動,均取得明顯成效和豐碩成果。

強化培訓提升素質

今年初以來,廣西信訪局始終做到疫情防控與信訪工作兩不誤、雙促進。在廣西民族大學舉辦全區信訪局長培訓班,設置《對涉訴信訪法治建設的思考》《依法分類處理信訪事項對策與思考》等專題講座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實踐性、操作性,深受學員們的歡迎。開講《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努力提高新發展階段我區信訪工作質量》一課,加深了大家對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的理解領會,對標對表謀劃“十四五”時期我區信訪工作和法治信訪的整體架構,增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信心決心。

按照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委托班次、處級干部專題研修班和行動學習重點項目組織選調工作安排,廣西信訪局在西南政法大學舉辦了廣西信訪工作法治化暨智能化建設專題培訓班,廣西23個廳級單位信訪業務骨干、14個市部分縣(區、市)黨委或政府分管領導共75人參加培訓,邀請國家機關領導就信訪法治化建設情況進行解讀,高校教授就當前信訪形勢發展趨勢與人工智能、大數據在信訪工作中的作用、依法行政與法治政府建設等方面進行前沿傳授,增強大家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廣西信訪局機關舉辦黨性教育培訓班納入《民法典宣講》,由在職在編獲得律師証書的3名年青干部走上講台作學習匯報,局領導班子成員與全體黨員同志台下聽講,台上台下交流互動。走上講台的3名年青干部從法理原則、工作實踐、個人體會作了專業宣講。民法典與信訪工作密切相聯,如物業管理、金融投資、醫療糾紛、合同違法、高空拋物意外事件、“出嫁女”權益保障等信訪熱點問題。每一名信訪工作者必須學好用好民法典,局內設公職律師辦公室,打造信訪法治化建設模范機關,以良法善治這又一有力武器更好維護新時代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深入調研加強指導

信訪問題重在源頭預防,消除在萌芽狀態。如何加強全區鄉鎮(街道)、村屯(社區)信訪法治化建設?廣西信訪局領導班子成員分頭深入所在分管聯系的設區市開展調研工作,掌握基層組織領導、制度落實、隊伍建設、平台建設、經費保障、工作創新等方面情況,聽取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的意見建議。該局提出,要把基層信訪法治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拓展和延伸我區設區市、市縣(區)“三化”建設成果,把鄉鎮(街道)、村屯(社區)信訪法治化硬件設施建設納入信訪工作“十四五”規劃同部署、同落實。與此同時,堅持依靠基層干部依法依規按政策協調和處理群眾訴求,增強基層法治意識,提高基層干部政策法規宣傳解釋和教育疏導工作,從根本上扭轉少數群眾“信訪”不“信法”、“信上”不“信下”的現象。

為抓實抓好全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后續扶持綜治信訪中心建設,該局調研組赴大化、都安、馬山、上林等縣實地對14個不同規模、不同搬遷群體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開展實地調研,指導搬遷人口規模達800人以上安置點建設綜治信訪中心工作,聚焦實體化、實戰化、法治化、精細化、信息化,構建全域信訪網絡服務體系,整合“三官一律”(警官、法官、檢察官以及律師)服務資源,提供法律咨詢服務,強化矛盾糾紛源頭治理,提升風險防控能力,為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提供堅強法治信訪保障。

廣西信訪局調研組還到柳鋼集團、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廣西科技大學等企業、高校檢查督促信訪法治化建設情況,建議當地要將企業、高校信訪法治化工作納入法治柳州統籌推進,建立大信訪格局,凝聚工作合力,推動各地各單位信訪“三重”(重信、重訪、重投)治理和積案化解,推行依法分類處理、訴訪分離,堅持法定途徑優先原則,暢通信訪渠道,落實領導包案責任制,規范辦理流程,採取多元調處化解矛盾糾紛。

寓教於樂服務於民

廣西信訪局還聯合廣西司法廳初次嘗試主辦《信訪條例》知識競賽,通過廣西信訪局域網、南天一劍、廣西法治日報微信公眾號發布信訪條規知識競賽,撥出活動經費5萬元用於答題正確中獎,以微信紅包的形式發放,營造了全社會學用條例、尊法守法的濃厚氛圍。據統計,線上參與答題成績有效的共100467份,其中答題獲得100分的共49623份,抽中微信紅包的共8000余人。

為進一步宣傳推廣《信訪條例》,弘揚法治精神和推進信訪法治化建設,引導群眾以歌學法、以歌促法,該局在河池市宜州區舉辦強黨建、樹新風、促團結、保平安——《信訪條例》修訂實施15周年山歌賽。來自廣西各設區市14支隊伍28名歌手抽簽分組登台切磋“技藝”,演唱內容以信訪條規為主,設有亮相演唱、編歌對唱和歌手攻擂等環節,通過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山歌賽方式引導群眾依法逐級上訪、網上信訪,使法治信訪深入人心,推動信訪問題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增強干部履職盡責自覺,樹立信訪行業新風,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為建設壯美廣西凝聚智慧和力量。(鄧青鬆)

(責編:彭遠賀、許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