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甜蜜事業圓貧困群眾致富夢

【查看原圖】

西林縣那佐苗族鄉垌硝村蜜蜂養殖基地。黃藝菡攝

西林縣那佐苗族鄉垌硝村生態環境優美。黃藝菡攝

西林縣那佐苗族鄉垌硝村村庄整潔,環境優美。黃藝菡攝

“今年養的蜜蜂獲得了不錯的收入,200箱蜜蜂產了1500斤蜂蜜,以每斤35元的價格賣給了西林縣山中寶食品有限公司,掙了52500元。”在西林縣那佐苗族鄉垌硝村山蜂農民養殖合作社②號基地裡,馬新亮正在仔細觀察蜜蜂的日常情況,並根據蜂箱編號依次做好記錄及后續管理工作。“按照協議上每戶2000元的固定收益,拿出40000元作為貧困戶入股的分紅,我也獲得12500元的收入。等到明年蜜蜂分箱,新增的蜜蜂估計會賣得5000元。除此之外,村裡面還給我安排了生態護林員崗位,每月833.33元,收入持續增加。”馬新亮分享了自己的養蜂經。

馬新亮是垌硝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他跟著村裡的“養蜂達人”馬義東學習蜜蜂養殖技術,逐步練就了一手養蜂好技術。2018年在黨和政府的幫扶下,發展起了自己的甜蜜事業,收入逐年增長並順利脫貧。為了讓蜜蜂養殖經營管理更加標准化、產業化、市場化,2019年,2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一致贊成由馬新亮作為主要負責人,帶著大家的200箱蜂蜜入股山蜂養殖合作社,並與西林縣山中寶有限公司簽訂了保價訂購協議。此后馬新亮一邊學習先進養殖技術,一邊教他們養蜂技術,帶動了20戶貧困戶增收脫貧。

“幸虧那時候我聽了盧支書的分析,自己也覺得養殖蜜蜂的確是一個不錯的產業,養殖成本低、利潤高,加上還有政策的支持,養殖蜜蜂這份甜蜜事業發展越來越好,我的收入越來越高,增收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回想起飼養蜜蜂的經過,馬新亮很慶幸自己當時的選擇。

“我們在脫貧攻堅中利用扶貧政策,在大力發展‘3+1’特色產業基礎上,通過‘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鼓勵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入股合作社參與蜜蜂養殖並獲取分紅,讓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垌硝村第一書記梁建華介紹。

“自從發展蜜蜂養殖產業,村民們的經濟收入提高了,村裡的村容村貌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碗香噴噴的‘產業飯’農戶們吃得更香了。”盧朝仁是地道的垌硝村村民,也是現任的村黨支部書記,雖然上任隻有兩年半的時間,但他見証了垌硝村從落后到富足的轉變,幾年來一直致力於本村脫貧攻堅工作。

與此同時,在垌硝村山蜂養殖合作社①號基地裡,兩個農戶趁著天氣晴朗的時機,正忙著檢查蜂箱裡蜜蜂的糧食存儲情況並及時補給,以確保蜜蜂糧食充足越冬順利,為明年蜜蜂豐產、蜂蜜豐收做足准備。

“養蜂不僅生態環保,而且經濟效益也非常可觀。”垌硝村貧困戶王春應樂呵呵地說,自從跟著馬新亮學習了養蜂技術后他也開始養起了蜜蜂,並逐漸發展到了25箱,今年他的25箱蜜蜂喜獲豐收,共採集蜂蜜150斤,掙了5250元﹔他還獲得了7500元的產業獎補資金,有了資金的支持,王春應對養殖蜂蜜增收致富更有信心了。

據了解,坐落在大石山間的垌硝村,距離西林縣城80公裡,轄8個自然屯,全村共有居民312戶1457人。2015年,該村通過精准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152戶710人,貧困發生率高達35.25%。目前,垌硝村累計參與發展蜜蜂養殖的建檔立卡貧困戶40戶,扶貧產業覆蓋率100%,實實在在穩住了群眾手中這碗脫貧致富的“產業飯”。如今,垌硝村先后榮獲2016年區級“綠色村屯”、2019年縣級“文明村”、2019年—2021年度區級“衛生村”榮譽稱號,真正做到“生態增收”兩不誤,產業幫扶引富路。

“小小蜜蜂真稀奇,不耕田也不種地,一心隻為釀花蜜,掙得錢來釀得蜜,你說稀奇不稀奇……”如今,一首廣為流傳的民歌成了垌硝村蜂農們發展產業的真實寫照,小小的蜜蜂托起了他們心中的甜蜜致富夢。

垌硝村因地制宜帶動貧困群眾發展產業實現脫貧致富,只是該縣實施產業扶貧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西林縣依托自身林地植被豐富、水源充足等生態優勢,在落實推進縣級“5+2”、村級“3+1”特色產業的同時,引導貧困戶通過入股合作社參與蜜蜂養殖並獲取分紅的模式,讓貧困群眾實現脫貧致富,為全縣打好產業扶貧攻堅戰奠定堅實基礎。(韋素雪 黃藝菡)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2020年11月13日15:34
分享到:
(責編:陳露露、李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