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海城區高德街道赤西村充分整合資源優勢

——打造旅游產業一體化“城市后花園”

2020年10月14日09:19  來源:北海日報
 

  從前,坊間流行一句話:“有女不嫁赤西村,天天擔水上門吃。”形容的便是海城區赤西村的窘況。

  赤西村,位於南北二級公路北海—合浦中段,地處海城區、銀海區、合浦縣交匯處,距離市區10余公裡,是海城區唯一的一個貧困村,貧困戶共109戶490人。

  早年間,赤西村大多是瓦屋和平房,村中道路多是泥路,坑窪不平,排水不暢,經常是污水橫流、垃圾遍地。村裡也沒有路燈,一到晚上就黑燈瞎火。

  2016年,赤西村整村脫貧摘帽﹔2017年,貧困戶全員脫貧﹔2018年,村集體經濟收入12萬余元,2019年達26.5萬元,同比2018年翻一番。

  短短幾年間,赤西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貧困村成為北海市鄉村振興的示范村之一,遠近聞名的網紅景點。

  “2016年脫貧之后,我們馬上著手鞏固脫貧成效,大力實施鄉村振興,積極貫徹落實‘三員新九有’的要求。”赤西村第一書記陳振華告訴記者。

  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就是開展村容村貌環境大整治。赤西村制定了《赤西村環境衛生公約》等衛生管理制度,廣泛發動群眾,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大行動。並對赤西村主干道進行拓寬、修建(加蓋)排水溝,鋪設瀝青路面,完善路標路牌,徹底解決了道路兩旁污水橫流的問題。

  此外,還開展赤西村綠化美化工程,推進“三微”整治,整修搭建微田園、微菜園、微果園。並且,對赤西村主干道沿路牆體進行以“農耕文化、知青文化、鄉賢文化”等為主題的創意彩繪,使得原本簡陋的磚頭牆變身形式新穎的彩繪牆。

  而村中的“農業公園”,更是五彩斑斕,這裡種著向日葵、格桑花、秋菊、百香果等等,是赤西村的獨特風景,片片花海令人心醉。

  “赤西村變化最大的就是村容村貌,干淨又漂亮。還有自來水、電都搞好了,大家晚上沒事就出來唱歌跳舞。我退休之后特地從市區搬回赤西村居住,還是這裡的生活舒適啊。”該村年過七旬的陳大爺在村裡小廣場的椅子上休息,笑呵呵地說道。

  據悉,赤西村以鄉村旅游和產業相融合模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體規劃有田園觀光園、現代農業產業園、農耕文化體驗園、民俗村落等四部分。利用自身的區位優勢,圍繞“人、規、地、產、城”五要素,著力打造“城市后花園”,探索出了一條鄉村振興新路子。

  “現在赤西村有小花園、農貿市場,還有扶貧大棚蔬菜基地、食用菌產業示范基地、花生油壓榨加工廠、惠農種植專業農民合作社、電商運營中心,增收致富的門路越來越多了。”赤西村駐村第一書記陳振華介紹。其中,食用菌種植產業示范點則是赤西村打造特色產業的一個亮點,總投資約400萬元,總佔地面積12畝。通過構建“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模式,建設就業扶貧車間,引導貧困戶參與食用菌種植生產工作。其中吸納了赤西村6戶貧困戶,每個月工資達2000元至3000元。赤西村、軍屯村共130戶貧困戶入股食用菌基地,貧困戶每年穩定分紅43720元,赤西村集體年收入6.5萬元以上。

  而海城區投資50多萬元打造的300畝油菜花旅游文化節項目更是讓村民獲益良多。2018年以來,每年春天前來賞花的游客超過10萬人次,給村民們增加直接經濟收入50萬元左右。同時帶動了村中“番石榴園”“青棗園”“番茄園”等農家樂的消費。

  此外,赤西村還有花糯玉米、紫淮山、靶齒菜、海鮮番薯等無公害特色農產品,每到收獲季節總是供不應求,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農產品的熱銷,當然離不開電商的大力支持。2018年11月,赤西村與電商企業達成合作協議﹔2019年初建成了集線上銷售及線下展示的“赤西村電商運營中心”,正式向外界推廣赤西村的各種特色農產品。今年疫情期間,電商平台幫助貧困戶鐘某銷售了滯銷的大青棗逾1.5萬公斤。

  如今的赤西村鳥語花香,道路平坦整潔,嶄新的樓房掩映在綠樹翠竹中,村中的小廣場、籃球場及各種健身設施一應俱全。走在赤西村的村道上,如同走入了一幅幅畫卷,色彩繽紛又愜意怡人。

  陳振華說:“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招商引資,推動形成以休閑生態農耕康養中心、創意農耕文化農業體驗園、赤西濱海鄉村休閑旅游配套設施建設等為主的赤西田園綜合體項目,帶動赤西鄉村進一步振興。”

(責編:許藎文、龐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