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民族博物館常設銅鼓文化展“上新” 帶你聆聽“穿越時空的鼓聲”

2020年09月26日09:24  來源:南寧雲—南寧晚報
 

市民和游客在廣西民族博物館參觀、感受銅鼓文化。記者賴有光攝

銅鼓以其獨特的造型和豐富的紋飾,被譽為民族歷史文化百科全書,而廣西則是出土、收藏古代銅鼓類型最全、數量最多的省區。昨日,“穿越時空的鼓聲”銅鼓文化陳列專家評審會在廣西民族博物館召開,來自區內外的專家學者各抒己見,以期向觀眾展現更加豐富翔實的銅鼓文化。

作為一種青銅禮樂器,銅鼓流行於我國南方及東南亞地區2000多年。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銅鼓與當地各民族的社會、經濟、文化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形成獨特的銅鼓文化。迄今,廣西發現了從春秋晚期到清代末葉各個時期的銅鼓,種類齊全,數量達2000面,銅鼓擁有量為世界之最。從《后漢書》開始,關於廣西地區鑄造和使用銅鼓的記載,可謂史不絕書。直至今日,銅鼓文化習俗仍在廣西少數民族地區流行。

“穿越時空的鼓聲”銅鼓文化陳列是民博開館以來的固定陳列,本次改陳計劃是在原有展覽的基礎上,結合展陳反饋和最新研究成果,進行新的展覽設計。新陳列大綱打破以往平鋪直敘的通史性介紹風格,設計了主、副兩條敘事脈絡,主線敘事全面而嚴謹,副線活潑生動,聚焦銅鼓這一事物本身,突出地域性和民族性。所有單元內容均緊緊圍繞廣西銅鼓文化及銅鼓文化背后的社會歷史背景展開,展現廣西各民族的智慧和獨特審美。

在昨日的評審會上,專家組聽取了“穿越時空的鼓聲”銅鼓文化陳列大綱的文本編制及形式概念設計情況,並對大綱予以了充分肯定。同時,各位專家還就博物館的目標定位、大綱內容的准確把握、文字表述的規范等方面內容各抒己見,提出了系列專業性、建設性的修改意見和建議。

據悉,民博將對專家組和相關研究人員提出的寶貴意見和建議進行認真整理、充分吸納,將展陳設計方案陳列大綱再行修改、完善,早日推出定位准確、主題突出、特色鮮明的最佳陳列設計方案,使陳列展覽既具有較高的學術藝術定位,又能以人為本,滿足廣大觀眾的審美心理,達到雅俗共賞的效果,更好地展現銅鼓文化。(記者 陳蕾)

(責編:龐冠華、周雨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