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扶貧資產“有人管”“管到位”“用得好”

廣西積極探索扶貧資產保值增值之路

2020年09月25日11:58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人民網南寧9月25日電 (記者龐革平)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投入上萬億巨額資金開展扶貧攻堅。這些巨額資金形成的扶貧項目和扶貧資產應如何管理?廣西堅持把扶貧資產管理作為充分發揮扶貧資金項目效益,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的關鍵性措施,創新“一二三”工作法(即一個管理體系、兩化管理方法、三種運營模式),全力推進扶貧資產管理工作,實現扶貧資產有人管、管到位、用得好,確保扶貧資產安全完整,持續發揮效益。

截至2020年8月底,廣西已完成全區2016—2019年度投入各類精准扶貧資金形成扶貧資產確權登記924.98億元,其中經營性項目71.22億元,公益性項目723.50億元,到戶類項目130.26億元。廣西以管好用好扶貧資產為切入點,促進扶貧資金形成優質扶貧資產,探索出了一條扶貧項目安全可控、扶貧資產保值增值之路。

構建一個管理體系,實現扶貧資產“有人管”

2017年4月,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決定在全區全面鋪開脫貧攻堅項目庫建設時,便對扶貧資金項目資產管理作出統一部署,自治區扶貧辦牽頭開展預研工作,形成扶貧資產管理方案。

2018—2020年4月,廣西在都安瑤族自治縣等地開展試點,進一步完善方案,直至驗証切實可行。2020年5月,自治區政府出台《廣西扶貧資產管理辦法(試行)》,圍繞扶貧資產管理范圍和類型、管理內容和程序、后續管護和監管的責任分工,進一步明確扶貧資產“誰來管、怎麼管、如何管得好”。同時,明確具體工作任務,並將扶貧資產管理作為市縣黨委和政府年度扶貧開發成效考核和績效考評內容,做到一盤棋謀劃、一股勁推動。

在2019年項目庫信息完善工作專班的基礎上,廣西組建扶貧項目資金績效管理工作專班,從自治區、市、縣有關單位抽調人員脫產集中辦公。各市、縣相應組建工作專班,各設區市由政府分管副秘書長擔任專班負責人,各縣由政府分管領導擔任專班負責人,各相關職能部門參與,實現自治區、市、縣三級“一條線”縱到底、橫到邊的管理工作格局。

創新兩化管理方法,實現扶貧資產“管到位”

資產管理信息化。一是完善信息系統。自治區、市、縣三級依托廣西脫貧攻堅大數據平台,在原先已經建立運行的項目庫管理信息系統的基礎上,沿襲項目庫信息化管理模式,實現項目管理信息化與扶貧資產管理信息化無縫銜接,實現扶貧資產梳理、登記、管理、統計、監測信息一體化,實現扶貧資產管理從“經驗決策”向“用數據說話”的轉變。二是明確標准流程。嚴格按照“資金梳理——項目資產——資產登記——分類確權——移交管理——處置管理”的流程,切實建好用好信息化管理平台。三是健全監管機制。通過信息化平台,自治區層面可對全區扶貧資產管理進度、績效設計、處置過程、效益結果等,進行全程化監管和實時動態監測,實現對扶貧資產從“入口”到“出口”全流程無盲區監管。

資產管理績效化。一是在扶貧資產確權登記環節科學設置績效指標。廣西對扶貧資產採取信息化方式,統一實行績效管理,按照資產性質分類設置績效指標,實施精細化管理,並綜合考慮資產成本和效益對比,符合客觀實際。二是在扶貧資產運營環節強化績效管理。相關產權部門定期對績效目標設置情況進行跟蹤監測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完善。定期對績效目標運行信息匯總分析、跟蹤管理和督促檢查,發現績效運行目標與實際績效目標發生偏離時,及時採取措施予以糾正。三是開展績效總體評價強化結果綜合應用。扶貧資產相關產權單位對扶貧資產管護全周期績效目標完成情況進行總體自評,扶貧和財政部門對自評情況共同開展抽查,相關產權單位主管部門結合自評及抽查結果,深入分析原因,完善資產管理制度,壓實相關產權單位管護主體責任。

創新三種運營模式,實現扶貧資產“用得好”

創新資產盤活模式,擴充增收資源。廣西參照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探索出“扶貧資產物業化”的新路子,鼓勵和支持將經營性扶貧資產發包出租,權屬單位從中收取租金,解決扶貧資產閑置問題。對於出租所獲收益,一方面,引導權屬單位用於建設縣、鄉、村級公益配套設施,解決功能配套設施缺失的問題。另一方面,引導權屬部門因地制宜通過異地興建、聯村共建等方式繼續投資興建新集體物業,既保証了扶貧資產持續發揮效益,又能做大做強原有集體物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創新服務創收模式,增強“造血”功能。廣西針對將扶貧資產管理權限最大化下放村一級,各地組織力量清查明晰扶貧資產產權,對政府投資形成的公益性扶貧資產,由權屬單位統一通過自主設置扶貧公益性崗位等方式,落實專人進行管護,最大限度延長扶貧資產的使用壽命,同時,促進貧困戶增加收入。對所屬的光伏電站、經營性基礎設施等經營性扶貧資產,鼓勵引導具備經營條件的村,選准主業、突出特色自主經營或托管經營,吸納貧困戶務工就業,實現貧困戶增收與扶貧資產增值“雙贏”。

如光伏扶貧項目,截至2020年7月底,廣西全區光伏扶貧項目共建電站2129個,2020年以來光伏發電收益2738.97萬元,設置公益崗位9837個,吸納貧困人口就業人數9837人,發放公益崗位工資1646.30萬元,其中村級公益事業建設吸納貧困人口就業數3416人,發放村級公益事業建設臨時勞務工資金額123.03萬元。

創新股份合作模式,擴展增收渠道。廣西支持權屬單位將經營性扶貧資產折股量化成股金入股或者參股市場主體開展股份合作經營,變“一次性”投入為“持續性”增收。對於跨鄉鎮、跨村形成的冷鏈設施、扶貧產業園等扶貧資產,支持權屬單位打破行政區劃和地域限制,與有實力的市場主體和發展較好的其他村等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方面、多要素的合作,發展“飛地經濟”,努力形成“發展一園,帶動一片”的共贏局面。(完)

(責編:周雨樂、龐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