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功用心用情 舍小家干扶貧

——記駐藤縣濛江鎮勒竹村工作隊員黃飛彪

2020年09月14日16:31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烈日下,他頭戴草帽,滿身汗水逐戶走訪貧困戶,想方設法幫助解決一個一個問題﹔

大雨中,他手拄拐杖,腳踏泥濘小路驗收以獎代補項目,將扶貧政策落實到貧困戶中﹔

扶貧日,他自帶肉菜,懷著對貧困戶的感情,在飯桌上不斷撩動他們勤懇勞動,千方百計脫貧致富......

然而,在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他卻接連痛失兩位最親愛的人,在決戰決勝關鍵時刻,化悲痛為力量,在扶貧路上繼續在一線履職擔當,誓把最后5戶貧困戶脫離貧困線。

他就是藤縣濛江鎮勒竹村駐村工作隊員黃飛彪。駐村第一年,獲得梧州市委組織部授予優秀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隊員稱號。

2019年3月26日,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藤縣支行綜合管理部副經理黃飛彪主動接受組織的選派、帶著一腔熱情,驅車40千米去到藤縣濛江鎮邊遠山區村──勒竹村,接過上一任駐村工作隊員手中的扶貧接力棒,開啟他一段意義非凡的人生之路。在黃飛彪駐村的500天時間裡,勒竹村的脫貧攻堅工作一步一步發生著變化。

用力啃下硬核指標

在報到的第一日,黃飛彪來到幫扶對象黎超勇家,眼前的情況令他眉頭緊鎖:黎超勇一家3口居住在民政部門發放的救災帳逢裡,原來的住房已經拆除,等待建新房。

住房保障的問題像一塊石頭一樣沉甸甸壓在黃飛彪心裡,工作的開門紅變成了絆腳石。“既然與幫扶戶見了面、踏上了勒竹村這塊土地,我沒有退路了,必須把眼前的絆腳石變成脫貧攻堅的墊腳石。”黃飛彪回憶當時的情景。

要解決黎超勇的住房問題,談何容易!按照住房保障指標要求,至少要建40平方米房屋,造價不低於4萬元。

黎超勇已經60多歲,患有高血壓、腰椎間盤突出﹔19歲的大女兒患有甲亢病,小女兒在讀小學五年級,一家人靠政府的低保金、養老金和林地租金收入維持生活,勞力和收入是建房的瓶頸。更令黃飛彪頭疼的事,黎超勇認為自己年高體弱,無力無財,建房意願不大,存在等、靠、要思想。

“貧困戶建房可以得到2.8萬元政策補助,鎮政府還可以向社會募捐一部分資金,給特殊家庭特別扶持。”在扶貧日,黃飛彪上門與黎超勇聊聊家常,宣傳危改政策,鼓起他改善居住環境、享受晚年美好生活的勇氣。

黃飛彪代黎超勇向鎮政府申請危房改造指標,另一方面,積極聯系村中的建房工程隊,落實第三方代建事項。去年9月8日,在他見証下,工程隊進場為黎超勇動工建房,11月23日完全峻工,12月8日入住。黃飛彪按照進度自掏腰包分2次獎勵黎超勇,1次500元,1次300元,一次一次推動建房進度,把該戶最硬的指標啃下來。

入住后,黎超勇每次見到黃飛彪,都會左一句“感謝彪哥”,右一句“說政府的政策好,感謝共產黨。”

在勒竹村,黃飛彪帶領村兩委成員,根據無房的家庭狀況和思想情況,制訂“一戶一策”計劃,逐戶解決住房不達標問題,先后督促梁家友、王庶、周元志等9戶利用扶貧政策建設新房,全村住房指標全部達標。

用功落實扶貧政策

徐杰柱一家有5口人,本人患有貧血症,妻子患椎間盆突出症,住院醫療費花了6萬多元。其子在柳州市職業技術學院就讀,兩個女兒在外務工,夫妻倆種植水稻、花生和養殖蜜蜂。

“把扶貧政策精准落實到每一個貧困戶是幫扶責任人扛在肩上不可推辭的責任。”這是黃飛彪的基本工作要求。

將扶貧政策精准落戶,如何做到?

徐杰柱戶有病人、讀書人、勞動人。“你倆夫妻住院治病的花費可以按90%比例報銷,享受到醫療保障政策,報銷金額有5萬多元,放心醫好你們的病。”“你兒子讀中專每個學期可以享受1500元的雨露計劃政策補助,直接發放到帳戶。”“今年你養蜜蜂45箱、種水稻1.3畝、養殖魚塘0.6畝,分別享受到以獎代補4500元、780元、900元,今年疫情期間產業獎補標准提高了50%,按照文件精神,你最高可以享受上限4500元補助,前段時間驗收組已經對你戶的項目進行了現場核驗,補助很快會到帳。”黃飛彪手拿扶貧政策小本子,根據徐杰柱的家庭情況,面對面解釋該戶享受補助情況,逐一落實扶貧政策,不落下一項。

黃飛彪對貧困戶的情況做到三思:一思人、二思勞力、三思扶貧政策,分類梳理,逐一幫助幫扶貧困戶申請落實扶貧政策。

“入戶應該先看人:老人、成年人、兒童、殘疾人。60歲以上老人應該享受農村養老金,80歲以上還有高齡補貼﹔成年人在家搞種養業享受以獎代補、今年外出務工可以申請交通和穩崗補貼﹔小學、初中、高中、職校、大學等階段的讀書人享受到的扶貧補貼名稱不同、數量不同﹔殘疾人享受殘疾人補貼,重度殘疾人還多一項護理補貼。”

“有勞動能力的家庭要根據個人特長發揮作用,幫他們謀劃一些賺錢的門路,增加收入。比如,50多歲不能外出的勞力,鼓勵搞種養業,一方面自身有收入,另一方面享受政策收入,一舉兩得﹔願意外出務工的勞力,鼓勵盡快成行,勤勞才能致富。”

在駐村的宿舍,在孤燈陪伴下,黃飛彪入睡前習慣翻閱扶貧政策小冊子和微信群發布的工作動態、文件內容,對扶貧政策能夠做到如數家珍。擔任駐村擔任工作隊員以來,所幫扶的5戶貧困戶沒有1戶落下一項扶貧政策。他還指導其他幫扶責任人完善幫扶手冊填寫,通過APP檢查各個貧困戶是否全部享受各種補貼。2019年,勒竹村30戶預脫貧戶高質量如期退出貧困戶行列,貧困發生率由年前的5.72%下降至0.47%,在各次檢查中沒有被黑榜通報。今年是收官之年,黃飛彪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各項指標,鉚足干勁把5戶13人貧困人口帶上致富路,取得駐村工作全勝。

用情與農民交朋友

貧困戶黎向南在建房時因選址不符合規定,申請危房改造指標沒有獲得批准,房子建成后得不到政策補助,心中有氣,對村委會、扶貧工作隊有意見,對幫扶責任人不理不採,極不願意配合工作。

“怎麼辦?”絕不能拋棄這一戶,黃飛彪決心要用情用心去感化黎向南,與其他貧困戶一起脫貧。

剛開始入戶宣傳政策、制訂計劃、了解收入情況時,黎向南故意回避,有時還冷言回應,吃了不少閉門羹。黃飛彪改變思路,選擇早餐或晚飯時間,面帶笑容去到黎向南的家,拉拉家常、套套關系,幫忙打掃屋內外衛生、收拾椅子凳子排放整齊,偶爾還自淘腰包買酒菜與黎向南一起吃飯,慢慢消除抵觸情緒,像朋友一樣,互相熟悉起來。當得知黎向南的老婆去了雲南,多年沒有回來的情況,黃飛彪通過多次電話聯系,女方終於答應等把飼養的豬出售后回來,黎向南喜上眉梢,天天盼著早點見到老婆,打心眼裡感謝。黎向南逐步激發主動性,對身邊的人和事充滿著熱情,積極與幫扶人商量起自己的脫貧計劃,管理好自有山林上的玉桂、鬆樹,種植粉葛,增加收入,各項指標達高質量達標,在2019年實現脫貧。

黎向南的地力補存折戶名與現用名不符,戶口簿無曾用名,發放到該存折的地力補貼款無法支取。黃飛彪帶他去濛江派出所查戶籍、到鎮農業服務站查資料,三次去濛江信用社協商,終於辦好手續,存折終於能夠正常存款取款。

黃飛彪把貧困戶的事當成是自己的事辦、把人當成是朋友對待,用深厚的感情與群眾相處,用言行解決一個一個問題、辦成一件一件實事,慢慢地與群眾套近關系,贏得尊重和信賴,將一戶一戶貧困戶的扶貧工作做細做實做好。

舍小家決戰脫貧硬仗

2019年,是全縣脫貧摘帽之年,勒竹村要完成30戶141人脫貧任務,駐村工作任務相當繁重,尤其是完成控輟保學、住房保障指標更是難中之難。黃飛彪90歲高齡的父親長期臥床養病,在2020年元旦后,病重住進了重症監護室,醫院先后下了8次病危通知書,每況愈下。日常由妻子、大姐和小妹輪流護理,黃飛彪隻能在星期日抽空來到床邊陪伴老父親盡兒子的責任。壓在肩上扁擔的兩端,一端是不可推脫的扶貧任務、一端是不可彌補的盡孝責任。

這一年,注定是黃飛彪人生中面對最為艱難的一年。

經過一年的努力,勒竹村的扶貧工作基本完成,等待國家委托第三方來核驗。“貧困戶的四卡是否都上牆了?”“住房租賃戶會不會溜回危房居住?”黃飛彪仍放不下心來,“核驗組到來之前,還不能輕言成功,工作不能放鬆要求,大家對各種可能存在的問題還要做好查漏補缺。”他對全體幫扶責任人和村干部提出要求,以身作則、一如既往堅守在駐村崗位上。

在萬般思念病危的父親時,他隻能向家的方向仰頭望去,強忍淚水,然后默默回到辦公室整理扶貧迎檢資料。也許是他父親牽挂著兒子,一直在重病室堅持住,用最后的力氣支持兒子有始有終做好扶貧工作。

新年的初三,在一家人團聚之時,父親終於放手離去。黃飛彪按照父親的遺願,從簡操辦后事。春節收假后,他沒來得及好好陪伴家人,又回到勒竹村與干部群眾一起在村口設崗查哨、並肩抗戰疫情。

黃飛彪患糖尿病多年,需要定期注射胰島素控制病情。

2020年6月5日19時左右,黃飛彪在勒竹村回到家中,遭遇了人生中最悲傷的一件事,與他相濡以沫32年,至親到愛的人突然發生意外,猶如晴天霹靂,致命一棒。

那一天,黃飛彪像往常一樣,在村裡干完手頭的工作回到家。妻子早早買了好菜,犒勞四天未見面的“駐工作隊員”,邊炒菜邊叮囑黃飛彪注射胰島素。誰不會想到,一場離別的悲劇會在再平常不過的一餐晚飯上消無聲息下發生。

黃飛彪注射完胰島素后,在書房休息一會,叫妻子先吃飯。

這晚炒了豬腳,夫妻倆上一次吃到這一味菜已經是兩年前的事了。妻子聽到黃飛彪的話,了解他的習慣,一個人先吃飯了,危險卻悄悄來臨。在夾了一塊豬腳放入嘴裡后,不知何故卡在喉嚨,不能呼吸,很快出現窒息症狀。黃飛彪見狀一邊現場處置,一邊打120急救。雖經過全力搶救,三天后,妻子還是撒手人間。

半年內,黃飛彪接連痛失了兩位親人,精神打擊可想而知,這種痛苦常人難以承受。

安排好妻子后事后,黃飛彪結合年休假作了一段時間狀態調整,從悲痛中慢慢走出來。在七.一前夕,又回到工作崗位上,主動聯系后盾單位開展慰問駐村黨員活動,全力以赴決戰決勝在脫貧攻堅路上。

“脫貧攻堅戰是一場硬仗,也是一項光榮的任務。我將牢記一名駐村工作隊員和幫扶責任人的使命,一步一個腳印踏實把一項一項工作落到實處,向勒竹村父老鄉親交上一份有溫度和厚度的扶貧成果答卷。”黃飛彪重整旗鼓,發出鏗鏘有力之聲,向最后目標再出發。(黃德安)

(責編:李敏軍、陳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