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村屯建設讓良田村喜變“旅游村”

——廣西浦北縣白石水鎮良田村的蝶變

2020年09月02日08:20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良田村千畝番石榴基地。李海泉攝

每逢節假日,廣西浦北縣白石水鎮良田村便打破往日的平靜。村中歡聲笑語不斷,游客或在果園摘果,或在共享廚房裡學當“大廚”,或在農夫俱樂部裡體驗勞動……絡繹不絕的游客,讓這座八桂田園鄉村逐漸熱鬧起來。

“自從開發了鄉村旅游,我們村民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多,既賣風景又賣果實,每年每戶可增收2萬元。”自稱“五哥”的大伯邊給旅客稱番石榴邊樂哈哈地說。

良田村原是浦北縣“十二五”貧困村,全村耕地面積1700多畝,人口2500多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145戶735人。當時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2200元。

近年來,良田村依托位於五皇山腳下的資源優勢,以發展觀光農業番石榴為基礎,通過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實施鄉村風貌改造,一躍發展成為廣西五星級鄉村旅游景區,實現了從“貧困村”到“示范村”的蛻變。

從沒有水泥路到“戶戶通”

“全村沒有一平方米的水泥路,有小車都開不進來。”浦北縣幫財番石榴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梁幫財一語點出了良田村當年的窘境。

20世紀60年代,從白石水鎮江口大隊分出來的良田村一貧如洗。群眾住泥磚瓦房,收入主要靠種水稻、荔枝,全村沒有一個水泥球場,9個自然村沒有一平方米的水泥道路。因村裡一度難以發展,不少村民靠外出打工維持生計。

美麗的良田村。李海泉攝

“要想富,先修路。”2012年,從縣裡派駐良田村的第一書記覃金華,決定把修路作為上任后辦的第一件事。為了推進修路工作,覃金華“綁上”了良田村黨員梁幫財一起做群眾工作。“修路村民們都贊成,但少數佔用到自己土地的村民就不樂意了。”梁幫財說,但為了村裡發展,即使遭到謾罵也要堅持下去。

道路建設遇到的第一大難關就是資金。2013年修豐木山自然村的路時,集資缺口10多萬,梁幫財二話不說,直接墊資,至今這筆錢一直沒收回。“后來才發現,梁幫財把送子女上學的錢也墊上了,他妻子要給子女交費,才發現錢沒了。”覃金華說。

正是看到梁幫財這種精神和勁頭,村民建設家鄉的熱情被激發了起來,覃金華也積極向上跑項目,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駐村四年間,他所騎的單車就創下5萬公裡的騎行記錄,被鄉親們譽為“單車書記”。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良田村一改過去基礎設施落后的現狀。如今,全村修建水泥路約6公裡,實現了“戶戶通”水泥路的目標﹔全村從無到有,建成了標准化籃球場5個、舞台2個,所有的村民小組安裝了照明路燈﹔村委加建了新樓,小學有了新教學樓……

番石榴種出一片“新天地”

基礎設施雖完善了,但想讓一個村子富起來,還得有產業的支撐。

意識到這個問題后,梁幫財結合自己多年的水果生意和村裡多年種荔枝、香蕉的習慣,經與覃金華商量,決定在村裡發展“見效快、產量高、銷路好”的台灣番石榴,帶動村民大干一番。

良田村千畝番石榴基地。李海泉攝

“起初,我們挨家挨戶去動員,但沒有村民願意種,因為村民不相信這種長在山上的東西能種到田裡。”梁幫財說,為了打消村民的顧慮,他自費在每個自然村選幾名積極性比較高的村民,分4批共43人送往廣東的番石榴種植基地現場參觀。同時瞞著家人把家裡僅有的15萬存款,拿去買了3萬株樹苗,以賒銷的形式發放給群眾種植。

這樣一來,村民的積極性提高了,包括梁幫財自己租種的幾十畝,全村首批就種了近200畝番石榴。

自2014年底,村民看到首批番石榴取得良好收成后,紛紛向村委申請果苗種植。同時村裡也開起了番石榴種植培訓班,指導村民學習相關種植技術推動番石榴產業發展。目前,良田村番石榴種植規模達1500多畝,全年番石榴產量達420萬公斤,每年每畝為農戶創造收入1.6萬元。

“你看,那棟三層半的新房就是我的家。”指著紅色小樓房,翁守王有些激動,“起初我不相信種植番石榴能成功,后來沒想竟靠它走上了脫貧致富路。”55歲的翁守王是村裡最遲種上番石榴的,但后來他卻彎道超車,成為全村種果最成功的,每年都有四五萬元的收入。

貧困村喜變旅游景區

“沒想今天來到現場,看著美麗的鄉村風光,採摘新鮮的番石榴,真是另一番情趣!”今年五一小長期,帶著一家人從北海自駕游來到良田村的劉女士說,此前曾在網上買到良田村的番石榴,如今來到現場讓她格外高興。

自從村裡建起了番石榴基地,良田村又做起了“農旅文章”。該村依托位於國家4A級旅游景區五皇山的區位優勢和生態優勢,結合當地民俗風情,大力推進鄉村風貌提升,布設了彩虹花廊、芭樂荷苑、奇緣藝術公社、濱水藍紫花帶等景觀景點,發動村民建起了農家樂、鄉村便捷民俗、農家共享廚房、燒烤場等基礎設施,推動鄉村旅游產業發展。

自行車隊到良田村觀光旅行。李海泉攝

如今,這座方圓僅16平方公裡的小村庄,觀光景點達38個,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游客前來觀光旅游,一躍成為廣西五星級鄉村旅游景區,成為浦北縣黨建引領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建設的典范。

“一到節假日,大家就來了,空地裡都擺滿了車。”村民梁德偉說,村裡開游泳池的、開“共享廚房”的、搞民宿的等,都有不錯的收入。

徐艷燕是良田村委坡心村人,以前一直與丈夫梁幫雄在廣東務工,2015年看到村裡發展鄉村旅游,便果斷回家開起了農家樂。“這兩年,隨著游客的增多,生意還不錯,多的時候每月有1.1萬元收入,少的時候也有4000多元。”聊起自己的農家樂生意,從村民變老板的徐艷燕臉上挂滿了開心。

“這些年,良田村通過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番石榴觀光農業,不僅於2015年實現整村脫貧目標,還一躍成為鄉村旅游示范景區。”看著日新月異的良田村,良田村支書甘榮心裡也樂開了花,現在良田村村民的年人均收入達11000元,較2012年翻了一倍多。(黃燕堂、覃科棵、王功孝)

(責編:王功孝、陳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