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康庄——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廣西篇系列報道(10)

粵桂牽手,打造廣西教育扶貧新樣本

彭遠賀 實習生於思琪

2020年09月01日16:48  來源:人民網-扶貧頻道
 
原標題:粵桂牽手,打造廣西教育扶貧新樣本

壯語、英語、書法、手工……下午四點半放學后,廣西忻城縣城關鎮民族小學的部分學生開始“四點半課堂”,朗朗讀書聲不絕於耳。

忻城縣城關鎮民族小學“四點半課堂”。彭遠賀攝

城關鎮民族小學作為粵桂扶貧協助項目之一,在2019年5月建校之初就承擔著建檔立卡貧困戶、易地扶貧搬遷戶適齡子女的教學重任。該校位於忻城縣的城南新區,緊鄰全縣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目前,城關鎮民族小學共有在校生1023名,其中包括建檔立卡貧困戶663名,易地搬遷戶子女572名。

“粵桂扶貧項目”扶志 讓教師有信心

城關鎮民族小學建設總佔地40畝,共規劃投資4630萬元,其中粵桂扶貧協作資金500萬元用於為學校添置教學設備、食堂設施、學校廣播系統等。廣東省信宜市除了在資金上給予援助以外,還派遣了2名老師到城關鎮民族小學支教,與當地老師交流教學方法和理念。

在“四點半課堂”上,老師正在指導學生。彭遠賀攝

“扶貧更多是要扶志。我希望我多年來積累的教學經驗和廣東省的教育理念,能對城關鎮民族小學的發展有所幫助。” 信宜市到忻城支教的老師賴林同時也是城關鎮民族小學分管學生德育和安全工作的副校長。他除了承擔五年級語文的教學任務外,還參與到學校管理規章制度的制定中,並對學校老師進行教學藝術的培訓。

近兩年來,信宜市分3批派駐了優秀教育骨干共49人次,分別到忻城縣高級中學、忻城縣中學、實驗中學、民族中學、城關鎮民族小學等中小學開展支教活動。忻城縣也分2批共選派了37名中小學教師到信宜市交流學習。

借助粵桂協作的平台,兩地不斷加大互派教師的力度,相互學習、借鑒教學方法和理念,共同為忻城學子們打造一個“帶不走”的教師團隊。

“四點半課堂”扶智 讓搬遷戶放心

易地搬遷戶以打工族居多,工作時間較長,不能在正常放學時間內接孩子回家。從孩子放學到家長到學校接回孩子的“真空時間”裡,孩子們的安全問題讓家長顧慮重重。

為了讓易地搬遷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城關鎮民族小學的“四點半課堂”於2019年10月正式開課。目前,“四點半課堂”主要開設有壯語、英語、手工制作、書法四門課程,易地搬遷子女可以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

正在上四年級的羅敏敏跟著父母搬遷到聚福安置小區后,就轉入城關鎮民族小學讀書。“剛來到城關鎮民族小學的時候我有些不適應,這裡的英語教得比較難,老師也更加注重口語。”羅敏敏在“四點半課堂”中選擇了英語課,她相信多付出努力,就能趕上同學們。

學生們正在練習書法。彭遠賀攝

“扶貧先扶智,要讓搬遷戶、貧困戶的孩子們同樣獲得贏在起跑線的機會。” 城關鎮民族小學校長藍丹梅說,“四點半課堂”在組織同學們完成家庭作業之余,開展思想教育、興趣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動,使學校真正成為“讓孩子開心、讓家長放心”的場所。

未來,“四點半課堂”還將依據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的教學原則,繼續增設閱讀、繪畫、合唱、舞蹈、籃球、器樂等課程,並且進一步擴大服務面,讓更多孩子從中受益。

(責編:陳露露、李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