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防城港8月22日電(陳燕)京族是中國唯一的海濱漁業的海洋民族,是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人數較少的一個民族,在廣西乃至全國都有著一定的特殊性。為加強京族文化保護,廣西防城港市出台《防城港市京族文化保護條例》。該條例是防城港市首部歷史文化保護方面的地方性法規,也是廣西設區市首部民族文化保護專項法規。
防城港市是京族主要聚居區。京族歷史悠久,京族人民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喃字、京族服飾、京族民歌、獨弦琴藝術、京族舞蹈、京族哈節等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但是,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社會交流的不斷擴大,京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遇到了新的挑戰和困難,京族的許多傳統習俗和禮儀在逐漸消失,大量京族文化的代表性實物和資料難以得到妥善保護,京族傳統技藝后繼乏人,加強京族文化保護刻不容緩。
目前,盡管國家和自治區的法律法規也有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文物保護的規定,但相關部門在京族文化保護工作中適用的法律依據不夠。
為了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打造京族文化品牌,培育民族文化產業,有必要制定專門的地方性法規對京族文化進行保護。
2020年6月3日,防城港市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防城港市京族文化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經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批准,自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
條例共四章三十二條,包括總則、保護措施、法律責任、附則。明確了條例包括以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表現的文化形態,並規定了保護的原則與方針、工作機制、經費保障、表彰獎勵等內容。
條例規定,由防城港市、東興市編制京族文化保護總體規劃,並將京族文化保護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為京族文化保護提供剛性保障。防城港市、東興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門負責指導監督京族文化保護工作,編制京族文化保護名錄,建立健全京族文化信息共享機制,管理京族文化保護專項經費並監督使用等工作。其他主管部門依照各自職責做好京族文化保護工作。
在內容保護方面,條例規定,對瀕臨消失、傳承困難的京族文化保護項目,實行搶救性保護。對存續狀態較好、具有生產性質和社會需求的京族傳統技藝、傳統醫藥藥物炮制技藝等京族文化保護項目,實行生產性保護。對受眾較為廣泛、活態傳承基礎較好的京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實行傳承性保護。對京族文化項目集中、特色鮮明、形式和內涵保持完整、具有一定規模和自然生態環境良好的京族傳統村落或者特定區域實行整體性保護。
在保護措施方面,條例規定了普查調查、保護名錄、分類保護等基本保護方式,並就京族文化人才培養、文化建設、文化交流、節慶活動、項目申報與產業發展等重點保護內容作出相關規定,同時鼓勵研究創作,提倡信息共享。
在法律責任方面,條例主要針對侵佔、破壞京族文化遺產相關資料、實物,傷害民族感情以及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不履行法定職責設定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