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樂業:“造血”脫貧 致富“生根”

2020年05月28日14:3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廣西壯族自治區樂業縣是國家深度貧困縣,全縣共有17.9萬人,轄4鄉4鎮,其中有63個貧困村,14133戶61205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近年來,樂業縣按照“核心是精准、關鍵是落實,確保可持續”的要求,重點打造特色產業,推行村干部管理,脫貧攻堅取得了階段性勝利。截至2019年底,全縣累計實現48個貧困村、58641名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1.8%。

以產業扶貧為根本,穩增收,夯實“壓艙石”

為激活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造血”功能,樂業縣將深圳對口幫扶、財政扶持、產業扶持等各類扶貧資金進行統一規劃、統一使用,共籌措資金4.5億元,在8個鄉鎮連片打造了2萬畝獼猴桃、1.2萬畝芒果、1.6萬畝油茶脫貧奔康產業園。通過“公司+產業園+貧困村(貧困戶)”等模式,以縣農投公司為龍頭,負責產業園建設、日常管理和產品營銷。貧困村、貧困戶利用產業扶持資金,以基礎股、“基礎股+管護股”等5種模式入股產業園,每戶可獲得最少50%、最高94.2%的股份收益。推行“創業園”“就業園”“托管園”管護模式,引導有管理能力的貧困戶領辦“創業園”、有勞動能力的進入“就業園”、無管理能力又無勞動能力的進“托管園”,讓貧困戶通過廣泛參與獲得收入。除了大力發展中長期產業外,樂業縣還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引導貧困戶結合自身實際,發展小畜牧、小種植、小加工、小經營等“短、平、快”產業,以產業精准扶貧,變輸血式脫貧為造血式脫貧,提高脫貧的質量。

以職業化管理為平台,選“頭雁”,育強“領航人”

樂業縣在全區率先探索推行村干部職業化管理,將全縣88個村(社區)干部納入職業化管理范圍,實現了村干部報酬從“補貼制”向“月薪制”轉變。制定職業化管理辦法,簽訂職業化履職承諾書,推行全天候服務群眾工作制,嚴格執行請銷假和考核評價制度,讓村干部自覺全程接受群眾的監督,切實將以往的“半脫產”村干部轉變為“全日制”專職化村干部,做到村部門常開、人常在,暢通脫貧攻堅工作“最后一公裡”。創新公開選拔制度,2018年以來,公開選拔了13名大學以上學歷的優秀黨員充實到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其中異地跨村任職10人。通過推行職業化管理,村干部隊伍結構更優、能力更強、動力更足。

以“五有”模式為支撐,強經濟,織牢“增收網”

樂業縣通過盤活農村資產、開發集體資源、創新多元服務發展村集體經濟,實現了村村擁有“一個門面、一個公司、一個基地、一個產業、一個平台”的目標。

落實“一村一門面”,盤活閑置資產。將全縣排查出的110間門面,劃轉給全縣88個行政村(社區)經營管理,確保每村至少有一間門面,讓每個村通過自主經營、招租等方式獲取收益。落實“一村一公司”,激活富余勞動力。全縣88個村民合作社均成立下屬村級勞務服務公司,通過承接項目建設、為項目建設方提供勞務服務和銷售農產品等方式增加收入。落實“一村一基地”,用活扶持資金。樂業縣委、縣政府整合各類扶貧資金,在甘田鎮板洪村牙意屯打造了1700畝村集體經濟獼猴桃產業基地,每個村分得15—35畝,實現甘田鎮所有行政村產業全覆蓋並獲取收益。落實“一村一產業”,自主多元發展。各村結合自身資源優勢,利用集體經濟扶持資金,發展種植養殖、鄉村旅游等多元特色產業,擴寬增收路徑。今年又有21個村採取抱團發展模式,投入200萬元與縣農投公司聯合養殖澳洲淡水龍蝦。落實“一村一平台”,搭建購銷體系。引導各村村民合作社與縣農投公司聯合組建樂業縣消費平台公司,平台公司通過與全縣88個村級勞務服務公司合作,構建縣村兩級定點購銷體系,真正實現產銷兩不誤。

數據來源:中共樂業縣委宣傳部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0年05月28日第09版)

(責編:龐冠華、許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