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空心村” 如今客雲來

——北流市新圩鎮河村發展記

2020年08月05日10:50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村口,半畝荷田迎客。順著筆直的水泥路進村,兩旁是一棟棟新建洋樓,庭院的窗台上鮮花爭艷,這是廣西玉林北流市新圩鎮河村新村。再往裡走便到了老村,一條小河穿村而過,兩岸翠竹搖曳,它們守護著河村,也見証了這裡的變化。

2019年7月以前,面積21.3公頃的老村還是名副其實的“空心村”:空置數十年,房屋倒塌,雜草叢生,污水橫流。現在老村變樣了,牛棚豬舍爛房子復墾成了農田,老榕樹下的荒地成了休閑廣場,完整的老房子被保留下來,修繕后成了獨具嶺南風情的庭院,有的還成了畫坊。

老宅拆不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53歲的楊軍海住在新村,有游客來老村游玩時,他總是義務當起講解員。

“那裡原本是我們祖上的舊房,后來成了牛棚,空置20多年后現在又發揮了新作用。”楊軍海指著一片秋葵地介紹。

“在河村活了半輩子,真沒想到老村能變成這模樣。”對於老村的改造,楊軍海感慨頗深。去年5月,村委著手開展“三清三拆”、土地復墾。聽說要拆老屋,楊軍海和不少村民第一反應是抵觸:老祖宗的東西怎麼能拆?

可要讓“空心村”重煥生機,倒塌荒置的舊房非拆不可。

如何破解?

觀念改變,行動才會改變。土地復墾理事會成立后,河村“兩委”第一件事就是組織村民去參觀舊村改造的“先行村”福綿區十丈村。“開始隻有兩輛小車去,回來后一傳十、十傳百,村民前后去了五六次,最后一次去了300多人。”外出學習的同時,村黨委書記陳家平給村民講解國家政策,描繪改造后的河村美景和前景規劃。

村民們心動了,紛紛同意拆老屋。“拆除面積共有6.4公頃,大部分是宅基地。我們對宅基地實行有償使用,由河村村民合作社下的鄉建公司統一租賃、管理。”陳家平說。

通過宅基地改革、土地復墾,原本的牛棚豬舍爛房子變成了一壟壟農田。廖源攝

土地怎麼改?“村民收益實現最大化”

拆老宅是為了盤活土地資源,改革自去年啟動以來,村民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作為全國農村土地制度三項改革試點市,北流市以新圩鎮河村作為試點,通過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推動土地綜合整治項目、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項目。

北流市政府平台公司和河村村民合作社簽訂指標收購協議和工程委托書,按規定價格收購用地指標,所得資金歸村集體所有。至目前,全村騰墾建設用地復墾用地耕地6.4公頃,村集體收入876萬元﹔對新宅佔用的耕地征收耕地開墾費,收入300萬元,兩項共籌資1176萬元。

推行宅基地改革、土地復墾后,村民通過土地出租、股份分紅、勞務報酬等獲得更多收益。收入增加了,連生活方式、觀念都變了,喜歡到老村散步、跳舞,還漸漸習慣了垃圾分類。

完整的農家院子被保留、修繕,保留了河村的底色。廖源攝

后續怎麼做?“引進投資做活鄉村旅游”

“這裡是河村創業基地,前面還有陳詠、馮壽榮、朱葉青等中國當代書畫大家的畫室。”楊軍海領著游客走進一間庭院。從外表看,這裡只是一間間普通的泥磚灰瓦農家院落,走進一看,院子卻充滿詩情畫意。像這樣有院落、池塘荷花,大廳挂著名家書畫的庭院,這樣的畫室在河村有10多間。作畫的、學畫的、做藝術投資的……外面來的人越來越多,河村的“文化蛋糕”漸漸做起來了。

去年以來,河村以“修舊如舊,就地取材”方式修繕了40棟老房子,改造美化了503棟新房子,修繕好的部分房屋打造成共享農庄、民宿、藝術工作室﹔為根除污水排放問題,老村修建了30多個污水處理池,污水通過三級化糞池后再流經人工濕地,最后匯入蓄水池用以澆菜,實現了污水零排放,穿村而過的小河日漸清澈。

河村正在進行污水治理,讓河流重歸清澈。廖源攝

“顏值”提升的河村未來發展依然需要注入源源不斷的活水,對此,陳家平胸有成竹地說,“我們引進民營企業,做民宿、田園酒店、音樂吧,發展鄉村休閑旅游。”

“公司計劃將河村打造成集觀光旅游、休閑娛樂、住宿餐飲於一體的綠色生態園。”廣西圭江房地產投資有限公司河村項目負責人梁經理說。

家鄉的變化吸引了不少外出創業的河村人回鄉發展。”40歲的陳虹伶此前一直在深圳做會計,如今在老村租了3間鋪面,線上線下賣起了土特產。“一到周末、節假日,幾千游客紛至沓來,生意越來越好。”對於未來,陳虹伶充滿信心。(龐獻) 

(責編:嚴立政、陳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