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通”“路通”促“心通”——黑龍江脫貧攻堅一線見聞

2020年08月04日09:10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題:“水通”“路通”促“心通”——黑龍江脫貧攻堅一線見聞

“‘鳥槍’換‘炮’,干活省勁兒。”黑龍江省海倫市長發鎮長華村村民鄒繼財合上電閘,清水順渠流向稻田。鄒繼財說,幾年前,灌溉用的還是柴油抽水機,維護麻煩,啟動時需用“搖把”,得用力搖上幾圈。“有的婦女力氣小搖不動,還得我去幫忙。”他說。

海倫市曾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田水利設施相對落后,有的道路坑窪不平,一些村民生活困難。2015年,駐村扶貧工作隊來到長華村。工作隊先后爭取2000余萬元資金整治全村1.5萬余畝耕地。修水渠,布電路,更新灌溉設備,農民種田更省力,也促進了種植結構調整。

村裡種田大戶丁志臣給記者算了筆賬,種玉米或大豆畝效益約300元,種水稻畝效益卻可達700元。“原來低窪的‘孬地’不打糧食,‘旱改水’后都成了良田。”他說,現在農田用水更方便,幾年間他已陸續把90多畝旱田改成了水田。

“這條路真難修,全是坎盡是溝,汽車來了總被陷,全靠毛驢往外拉。”村民孫陽海說,“那時出租車都不願進村,收糧季趕上下雨,運糧車都進不來。”

“現在從家到地頭,小車一開,5分鐘就到。”村民李彥雙把汽車停在路旁,從車裡取出農具,邊走邊說,以前他需要穿越一片樹林,步行至少40分鐘才能到地頭,“沒等干活,走路先把人累趴下了。”

幾年間,村裡的20多公裡道路得到翻修,不僅方便出行,還讓增收有了新途徑。現在李彥雙農忙時要在附近幾個村兼職操作農機,每天收入五六百元。“道路通了,‘財路’也多了。”他說。

修路的同時新修了邊溝,路旁安裝了太陽能路燈,沿街增設了造型統一的鐵柵欄,村容村貌徹底發生了改變。

長華村所在的海倫市位於鬆嫩平原富硒土壤帶核心區。長期以來,當地糧食作為“大路貨”售賣,如何利用資源優勢促進增收,成了長華村駐村扶貧工作隊考慮的重點問題。

2016年,村裡成立了水稻種植合作社,建設大米加工車間,產品主打富硒特色,水稻產業由賣原糧向深加工方向轉變。2018年起,合作社與一家公司簽訂單,該公司以每斤高於市場價0.2元的價格對長華村富硒水稻進行收購,農民每畝增收200元以上。長華村富硒大米走進各大農產品展會,在電商平台也開辟銷售渠道。

“種地省事,糧食多賣錢,日子有奔頭,大家心心相通,關系更和諧。”長華村黨支部書記孟廣義說,這幾年村裡矛盾糾紛少很多。

現在的長華村,房屋整齊,道路整潔,破舊、落后的模樣已成歷史。截至2019年底,長華村5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已有51戶實現脫貧,村民人均純收入已增長到約1萬元。(記者黃騰、董寶森)

(責編:陳露露、李敏軍)